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李毓秀夫子

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
绛州大儒李毓秀 百年传诵《弟子规》

来源:央视网CCTV10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新绛篇 人物记

 

 

  提起李毓秀这个名字,现在的人们多少会有点陌生,但要说起《弟子规》,就无人不晓了。而这《弟子规》的作者,正是李毓秀。

 

  《弟子规》是一本仅有千余字的小册子,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问世,在古代,它是私塾和蒙馆的必读书目,在当代,它是加着拼音的小学课文。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缺少传奇故事,因而史料记载甚少,即使是仅有的少数记载,也不尽一致,互有出入。如《新绛县志》记载,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但在《例监李子潜先生墓志铭》中,则记载李毓秀的生卒时间为1647年至1729年,经专家考证,后者的记载更加准确可信,也就是说李毓秀是生活在顺治康熙到雍正年间的一位享年82岁的长寿老人。

  李毓秀几乎一生都没有远离家乡绛州,年轻的时候,他师从同乡先生,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他终身以秀才身份致力于治学教学,他根据传统对孩童蒙学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人修订,改名为《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人知之,愈思勉……”,“善相劝,德皆建……”,“理服人,方无言……”。

  《弟子规》流行的原因非常简单,它将“孝、悌、谨、信、仁”等儒家思想精华,变成了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文字。文风朴实,说理透彻,用直观和循循善诱的方式,教授做人的规矩以及规矩背后的道理。在新绛文庙,康熙二十七年的一块石碑上刻着李毓秀的名字,这个碑是康熙戍辰的时候,也就是1868年(1688年),他四十岁(41岁),按这个年龄算,正值中年,工资也不高。这是一份县里重修文庙的捐款名录,在众多官绅贤达捐款名单中,李毓秀也仅仅作为当地一名普通乡绅,排在极不显眼的位置上,但他的《弟子规》却流传于大江南北,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做人第一规”。

  从乾隆年间的《直隶绛州志》到民国时期的《新绛县志》,关于李毓秀的描述中,都出现了这样几行字,“晚而讲易敦复斋,听者屡满户外。”“屡满户外”四个字,生动地刻画出李毓秀在自己创办的敦复斋讲授易学时的轰动效应。李毓秀所处的时代,绛州地域耕读传统醇厚,私塾教育兴盛 。在李毓秀创办敦复斋之前,绛州就已经有了六座较大规模的书院,学子们读书,不单单是为了获取科举功名,更重视传道明志,修身立人。


  《弟子规》正是产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氛围当中。除了《弟子规》,李毓秀还著有评析儒家经典的《四书正伪》,《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等,以及他的个人诗集《水仙百咏》,李毓秀以一百首诗词专写水仙,咏其清雅,诵其高洁,传道解惑,深入浅出,是师中典范,超凡脱俗,借物咏志,显文人风骨。

  《弟子规》这部著名的蒙学读物背后,站着的是一味博学通达,见素抱朴的乡间师者。

 

听打:学习班学长

感谢央视制作团体 点击进入央视视频

 

 

取消

付款码

付款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感恩护持弟子规公益网

纪念李毓秀夫子

本站是公益性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网站,链接或内容若有侵权,敬请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感恩!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