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要先放下好恶的心才能用得了贤才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一个上位者一定要先放下好恶的心,才能用得了贤才。假如好恶、爱憎的心很强,用不了贤才。为什么?贤才有时候正直,这个话不中听,不中听,可是中用,真的用了,因为他无私,用了一定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听了都觉得很难得,要放下好恶、放下爱憎,容不容易?唐太宗已经很不简单了,当时有时魏徵讲得太直,他也是气得半死,然后进到寝宫里面去,先把这个气吐一吐,也是闷得慌,不简单!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刚刚讲到人心向背,其实一个正直之人的话,我们肯听、肯照著做,他就愈推心置腹来帮助、来劝勉我们。假如我们不能接受,可能这么样好的人就离开我们。所以我们一个心境,可能造成自己人生命运很大的不同。

  大家现在脑子有没有想到,你最不愿意听谁的话?每一次听他讲,火气就特别大,尽讲我不好,我明明有不错的地方。我们很不愿意听他讲话的人,往往就是看我们看得最清楚,就是我们这一生的贵人。再冷静想想他讲的话,很可能都是直指我们的面子,直指我们的自欺,我们不肯承认。有一句闽南话叫“丢脸转生气”,这个需要翻译一下,就是恼羞成怒的意思。但是那个恼羞的时候,那个羞就是我们刚刚讲的虚荣、面子,那不是真正的羞耻心。真正的羞耻心,应该是人家讲不对的,都恭敬的听,这样才能感得人家对我们直言不讳。所以唐太宗那个时代,很多大臣给他进言,也是批评得有的都太过了,有的都批评错误了,唐太宗都没有回嘴,都没有阻止他继续讲,让他先讲完。后来这个臣子出去了,旁边的人听了抱不平:陛下,他讲的很多都不实,你怎么没有指正?唐太宗讲:我假如给他指正,他以后就不大敢讲了,甚至出去又给其他的大臣说,皇帝都指正,都不让我讲,那不就断了大家能够畅所欲言的机会了吗?所以“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所以齐桓公不简单,放下了恩恩怨怨,而且还拜管仲为仲父,对他是尊崇到了极点。有一句俗话讲的,“士为知己者死”,读书人面对人家这么样的尊敬,两肋插刀来成就齐国的强盛。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901115.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55-028-0056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