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有声电子书
 
 

德育故事:田真昆仲 议分紫荆 树即枯死 悲悔同声

 

 
  


  德育故事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久习生效
  最真实的人物
  最中国的故事
  最该学的榜样
  影响您和孩子一生的声音

 
  法昭禅师有一首偈子云:
  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这首偈子深刻的叙述了兄弟间的情谊何其珍贵。兄弟是同气连枝的生命共同体,就像树枝和树干一样不可分离,彼此和谐共处,才能繁茂兴盛;彼此对立相争,整棵树都会受到伤害。其实万物皆有灵性。
 
  田真昆仲 议分紫荆 树即枯死 悲悔同声
 
  在隋朝的一户田姓人家,就有这样一棵有灵性的大树——紫荆树。田家的历史有多长,这棵紫荆树就有多老。她一直生机勃勃,似乎象征着这个家族的兴旺。一代又一代的田氏子孙,就在这棵紫荆树下其乐融融的成长……
 
  人生的不测总是突然的,那一年,田家的父母相继离世,只剩下兄弟三人相依为命。田家家境虽不算富裕,但幸运的是他们兄弟三人相亲相爱,从未有过争吵。直到他们分别成家立业,兄弟三人想要各自发展,便把家产分成了三份。
 
  分到最后,只剩下庭院中那棵开满紫红色花朵的紫荆树。哥哥田真叹息的说:“这棵老树蕴涵着对这个家族无尽的追忆和缅怀。”
 
  老二田庆却不以为然:“我们家产都分完了,留着这棵树也没什么用了,不如也把它给分了吧。”
 
  幼弟田广精打细算的说:“有理有理,紫荆树的树皮和木材都可以入药,我们干脆直接把它砍掉,一人分一份,还能卖个好价钱。再说,我们分了家之后,都要各奔前程,谁还顾得上照顾它啊?”
 
  田真摇着头说:“使不得,使不得……我们怎么忍心伤害这些美丽的花朵和润泽的叶子呢?它鲜活的生命力,伴随着咱们田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家族有多兴旺,紫荆树就有多美。这是我们家族繁盛的见证,怎能如此伤害它呢?”
 
  田庆听了,怪声怪气的说:“哥哥您别犯傻了,谁还会注意到这棵老树?您要是不肯,那我就和弟弟对半分了。”
 
  最终他们决定将紫荆树砍成三段。
 
  田真仰望着昔日的家宅和茂盛的老树,内心十分伤感,但也无可奈何。
 
  谁知第二天一早,原本茂盛挺拔的紫荆树,一夜之间突然全部枯萎凋零;原本壮硕挺直的枝干、翠色可人的叶子,也全部干枯变黄了。
 
  三兄弟被眼前枯萎的紫荆树惊呆了,难道说紫荆树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被截成三段,也伤心欲绝,不如先自行了断?!如此珍贵的手足之情要这样分离,连树都觉得伤心,不愿再活下去,我们简直……想到这里,三兄弟感到惭愧万分,眼睛都湿润了。
 
  沉默了一会,哥哥神情肃穆的说:“树木原本就是同气连枝的,因为听说将要被砍成三段,它才会如此悲伤,我们人竟然连树木都不如啊!”
 
  二弟田庆追悔不已的说:“我们小的时候,同吃同住,同出同息。那种在父母身旁承欢膝下、同舟共济的幸福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是令人怀念呀!”
 
  弟弟田广也伤感的说:“现在,父母都不在了,我们兄弟就是彼此最亲最近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团结和睦的话,父母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比紫荆树还要伤心!”
 
  田真听了两位弟弟的肺腑之言,感动的说:“两位弟弟说得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从前的生活呢?我们本是同命相连,要想重振家业,就要和睦共处,团结一心!”
 
  兄弟三人的手终于又紧紧的握在了一起。他们把分家的契约,在紫荆树面前一同烧毁,决定永不分家。
 
  第三天的早晨,当太阳早早的爬上枝头的时候,幼弟田广打开窗户,惊讶的喊了起来:“哥哥,哥哥,快来看啊!紫荆树的叶子又绿了,头也抬起来了!”
 
  鸟儿听到他的叫声,也不由自主的朝着紫荆树那片绿油油的枝头望去。两位哥哥惊讶的探出了头,紫荆花那片殷红的色彩,湿润了他们的眼睛……
 
  从此之后,他们兄弟三人更加友爱,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再也没有提分家的事了。美丽的紫荆树也繁茂如初,就像这个团结如故的家庭一样,欣欣向荣,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正所谓一回相见一回老,千万不要等到追悔莫及之时才徒自悲伤。回想我们的一生,还有多少时日能和自己的家人兄弟相聚在一起呢?人体各个器官如果不能协同配合,身体必遭病魔的侵袭;团体不和睦,必定不能长久;国家上下不齐心,则很难抵御外敌的入侵。纵然是一枝一叶、一草一木,也能感知到人心。一颗真诚的心,一定可以感化人心,遍及万物。


  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


  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会!

 

田真昆仲 议分紫荆 树即枯死 悲悔同声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v201106.asp,欢迎转载,感恩!

 
感恩老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 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