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上节课我们跟大家谈到管理,谈到一些科学的概念。事实上,思想会引导我们的行为,行为造成我们的习惯,而一个人的习惯就会影响他的命运。所以人的命运好坏是操纵在自己手上,命运的好坏决定于思想的态度跟方向,也就是价值观。刚刚说到,如果我们的思想观念从小就被灌输对立、竞争、机械观这样的一个价值观念,那我们的人生态度所使用的就避免不了是这些政策、法规,我们会依赖这些东西,认为这些东西就是我们可以管理的凭证,因为它是一个对立的状态。
而我们发现这个对立的管理很累。有个朋友告诉我们,他这一生都在怀疑中相信一切,在相信中怀疑一切,很累,他在相信中又怀疑,怀疑中又带着相信,很累的一种人生态度。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因为对立、因为控制、因为占有。这样衍生出来的一个管理模式就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机械观所引发的一个管理学模式。既然是机械观,我们想想,这都跟我们大自然的运作有关系,我们认为大自然跟我们不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就恣意的去蹂躏大自然;我们没感受到我们跟父母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对父母也产生不了孝心。所以换位思考还有设身处地非常重要。俗话讲「养儿方知亲恩」,这就是设身处地,养了儿才知道父母的恩德。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也感受到了做父母的心境,还有这种感同身受的经验,所以养儿方知亲恩。有这样设身处地的一种经验之后,他就能理解为什么是一体,为什么不能割裂,割裂了就不孝。你看这个「孝」字,上面是一个「老」,下面是一个「子」,而这个老跟子没有界限,它合成一体,这是中国人造字所传递的智慧。你看仁爱的「仁」是两个人,可是两个人是一体。这都是中国文字的智能,每个文字都可以上一堂课。你看仁爱的「爱」,这繁体字,他是用心去感受。它这个心很奇怪,它的心是在里面的。有一天我就在想,为什么心不在外面?心可以这样写,我说「爱」能不能这样写?不行,这种爱叫做没有感同身受的爱,那不是真的爱,他在旁边看,那个心不在里面。心为什么在里面?因为一体,同体的感受,感同身受。父母对我们就是这个爱,那就是很有智能的文字,它没有办法割裂。
因此,我们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它就是一种症状解决的方案,症状解。为什么说它是症状解?因为看到的是症状的解除所带来团体的利益或者是他个人的利益。我们有个老师是上孩子课的,他就遇到过这样一个事情,有个孩子他妈妈带他来上课,结果下课他不回家去,不回去,这个妈妈拉了好几次,两岁的小孩。结果就把糖果拿出来,糖果拿出来之后,这个孩子就跟妈妈回去了。他就常常举这个例子,对我启发很大。为什么这个小故事启发这么大?我们看到这种场景,几乎在任何一个地方都看得到,很熟悉,孩子在超市里面他就是吵着要买东西,在那边打滚,妈妈有时候拗不过他,「好吧,买给你」,这种镜头我们都很熟悉。可是从这个故事里面我感觉到,管理学就在这一幕当中体现出来。你看,孩子不听话,妈妈拉他拉不动,用什么?用赏罚。糖果拿出来,回不回去?回去糖果就给你。孩子好了,谈条件,可以了,回去了。看起来好像觉得没什么,觉得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是这样做,可是没有想到,孩子不回家这件事情是什么?是症状,它不是病因。
就像我们,大家有头痛的经验,请问头痛是症状还是病因?是症状。中医里面有症、有病。结果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都是症状的解除。譬如我问很多的朋友,头痛吃什么?很多人说,当然是吃止痛药。止痛药治的是什么?是症。它有没有治病?没有治病。可是没有治病,把症状压下去,好不好?不好。请问头痛的病在哪里?是不是在头?不一定,可能在脚。所以中国人讲「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因为头痛只是一个症状而已,你把这个症状解除了并不代表病根治了。所以,病还在,只解除了症状,导致的结果是我们忽略了,我们会无法掌控当这个病爆发之后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这叫症状解。就像我们家装防盗器,有小偷入侵,我们不是去抓小偷,我们是把防盗器关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做法。
所以你看那个孩子不走,不听妈妈的话,这是什么?这是症状。结果她拿糖果出来,解决了什么?解决了症状,没有解决这个孩子观念里面那个根深蒂固对父母已经产生疏离、不孝的那种苗,那个种子,她没有去理会。所以他两岁的时候糖果在他的心目当中比妈妈还要亲,他两岁,请问他二十岁的时候?二十岁的时候会不会突然他把妈妈看重了,然后把一切财物看轻了?不会。两岁的时候糖果都超过了母亲对他的影响力,请问他二十岁的时候会不会因为两百块钱,会不会因为两千块钱,甚至于两万块钱,跟母亲切断母子关系?当然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用这些管理方法,我们要首先很清楚的认识到它是在解决症状的问题还是根本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的管理学所传递的方法论,我们看几乎都是在解决症状的问题,它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所以症状愈处理,就像在救火一样,这个火没有办法把它灭尽,永远在救火,而且永远用新的问题来解决旧的问题,一直有新的问题来解决旧的问题,他达不到解决的方案。
所以《论语》的这一半部,讲到的就是症状解。我们看到它用的是什么手段?用的是政治手段,「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些都是政治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的是教育手段。它告诉我们,政治手段跟教育手段能不能分割?不可以分割。是不是要了教育手段就不要政治手段?不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中国的老祖先是走中庸之道,他不是走极端,不是说只要道德就好,不是这个意思。他告诉我们知所先后,他告诉我们政教要合一,政治手段跟教育手段要同时进行。昨天李显峰老师讲到一句《礼记·学记篇》里面所说到的一句话,叫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国君民讲的是什么?政治手段,取得政权。教学为先讲的是什么?取得政权之后要什么?第一个,为先,第一个最重要的要抓什么?教育。就像我们创立企业一样,创立企业那叫建国君民;君是指领导,民是指被领导,君是指老板,民是指员工。所以建立一个企业什么最重要?不是企业的章程,不是企业职员薪水的计算方式,这是末,枝末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是心境的问题,是心态的问题。所以他就讲到评价,如果我们非常的迷信用法律、法条可以管理,我们很迷信赏罚可以管理,最后会出现的结果,管理的评价是什么?民免而无耻,这是管理的结果。也就是说,管理会出现什么结果?民免而无耻。什么叫做免?这个「免」字下得很好,就是苟免。什么是苟免?就是我只要不被你抓到就好,我不要被你看到就好,苟免,侥幸的心态。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免,反正你上面有政策,我下面就有对策,叫做免。底下的人在做的事情都是在避免被处罚,避免被你抓到,避免被你了解到他的作为。他花脑筋都花在这里,花在钻法律漏洞,他不是花在怎么认真的敦伦尽分做他的事业,就像学生不是花精神在学习,而是花精神在作弊,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无耻,因为他不觉得羞耻,他觉得这个东西很正常。
有一个台湾的顺口溜叫做「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这里叫师弟,我们那边叫学弟。为什么?留级,留级就当学弟。再来,「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我们想想看,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那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我想到,就是一个天平,各位朋友,这两种东西能不能放在天平的两端秤?你觉得秤得了吗?秤不了,人格跟及格怎么能秤!但现在的学生告诉你可以,不但可以秤,而且人格比较轻,及格比较重。为什么他会有这种想法?在一份问卷调查里面,是问中学生,这也是台湾的数据,它问中学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很赞成,或者是赞成,或者是反对,或者是很反对,你打勾。结果统计出来,问卷调查显示,赞成或者是非常赞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问卷占了三分之二,也就是有三分之二的中学生认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对的,民免而无耻。各位朋友,你想想看,这个天平它右手边可以摆人格,左手边摆及格,他今天从学校毕业之后,左手边的及格会变成什么?可不可能变成一百块?可不可能变成一个手机?可不可能变成一个职位?都可能,它可能变成任何一个有价的东西。各位朋友,您敢把企业交给这样的人吗?您的企业敢交给这样的人吗?他可以把任何有价的东西摆在天平的另外一端跟他的人格去较量,我们不敢。
确实这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实施教育,在建立管理理念的时候方向就错了,我们是用机械观来建立,不是用整体观来建立,它不是科学的,它是反科学的,不以无知愚昧为耻,它是愚昧无知的,可是我们把愚昧无知奉为圭臬,奉为管理学的最典型,经典的管理学,看错了、搞错了。经典的管理学在中国古代,孔老夫子有个学生,「君子哉子贱」,这是《论语》里面的,孔老夫子赞叹他,说这是君子。子贱他曾经当过单县的县长,他治理单县,人民对他就像是父母一样看待他,所以单县非常的有秩序,人民很守法。很多人到单县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你们这么守法?当地的民众就讲,我们不忍心欺骗我们的子贱大夫,他说「不忍欺」。同一个时代有个大夫,郑国的子产,子产他能做到什么?做到「不能欺」。另外有个大夫叫西门豹,治邺,这个人他可以做到「不敢欺」。各位朋友,三个管理学的层次已经出来了。什么叫做不敢欺?这个不敢欺叫做敢怒而不敢言,就是《弟子规》讲的「势服人,心不然」,这就是势服人,不敢欺。
各位朋友,你在追求哪一个管理学层次?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去做很多的管理学培训,这些管理学的培训在教我们哪一个层次的管理?我在想,能做到不能欺就了不起。什么叫不能欺?不能欺就是他的制度设计到你没有办法欺骗。做不做得到?至少现在我还没看过第二个子产,不容易!所以几乎很多的企业都在追求什么?不敢欺。讲得比较粗鲁一点,这可能是秽污词,三流的管理学。我们老祖先的眼中,这就是三流的管理学,但是我们把它奉成圭臬,说这个管理好,忽略什么?不忍欺!不忍,什么叫做不忍?从《孝经》里面都看到不忍欺。《孝经》的管理,我在台湾有本杂志看到(商业杂志)它在票选,因为我们现在这里在国学热,台湾也在国学热,它在票选十本最经典的管理学,叫做管理学经典票选。《论语》当然上榜了,《大学》、《中庸》、《孙子兵法》、《易经》,这都上榜了,有十本。结果我们一看,我很失望,为什么很失望?没有《孝经》,这里面没有《孝经》。
其实跟大家讲老实话,《孝经》是我们老祖先里面最高级的管理学,《孝经》,昨天我们李显峰老师说了《孝经》。为什么是《孝经》?大家想想看,不忍欺,我们想想我们对父母什么样的情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很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句子。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头发、我们的皮肤,谁给的?父母给的,就是受之父母。为什么叫做受之父母?受之父母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是父母给的,所以这个身体的所有权是谁的?各位朋友,身体的所有权是谁的?父母的。我们对这个身体有没有所有权?没有所有权,我们对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在父母那里。这个比喻可能大家不容易懂,就像我们去租房子,您租过房子您就知道,那个房子的所有权是谁的?房东的,我们只有使用权,对不对?所以您能不能随便的去破坏这个房子?不行,你要破坏这个房子之前你要问房东,征求房东的同意。所以这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为我们没有所有权,我们只有使用权。所以能不能自杀?不可以,因为你没有所有权,你怎么可以自杀?这是不孝,大不孝!这叫不忍欺。
然后《孝经》告诉我们,这叫「孝之始也」,刚刚开始。告诉我们,这张脸是谁的代表?父母的代表,这张脸代表的就是父母,父母的招牌,这是父母的招牌,所以走到哪里,人家只要看到这张脸,因为我们没有所有权,所以我们这张脸就是父母的招牌。各位朋友,再扩大一点,举一要反三,这个三就是一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张脸除了代表我们父母之外,还代表谁?祖先,代表祖先。所以我们顶着这张黄皮肤黑头发的脸跑到全世界各地,人家看我们这张脸,就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中国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看中国人,这张脸是老祖先的招牌,所以我们跑到世界各地,如果那个痰吐下去,完了;那个垃圾只要这么一丢下去,完了,为什么?祖先蒙羞。这是孝之始也,刚刚开始而已。这是《孝经》说的,那是刚刚开始。刚刚开始这个心境就可以壮大一个民族,就光是这个心境就让一个民族从此之后那个脚跟就站起来了,了不起,就是刚刚开始而已,这是孝道的管理,不忍欺。
我们想想看,有这样心境的人,踏遍全世界都得到尊重,为什么?他不忍心欺骗、欺瞒或者是让他的祖先蒙羞,他不忍心,舍不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真是舍不得,怎么可以让母亲那么担忧?「儿行千里母担忧」,今天晚上要唱这首歌,大家再仔细的品味一下那种不忍的状态。各位朋友,这种不忍的状态起来,我们就会管理了,真会管理。有个长辈告诉我说,一个人只要学会一种态度,他做任何的事情都有办法解决,什么态度?她告诉我说,用母亲的态度。我当过父亲,但是我没当过母亲。她怕我不懂,这位长辈是位女性,她就告诉我,母亲是什么态度?这里有一千个人,哪怕有一万个人,这个妈妈往这一万个人的场景一看下去,第一眼看到谁?就看到自己的儿女。用那个心情来做任何一件事情,他不会遇到任何的困难,他一定可以克服,这就是母亲的心境。所以只要体会这个母亲的心境,我们怎么敢欺骗、欺瞒或者是让母亲担忧?这叫孝道的心境,这不忍欺。
讲老实话,现在的儿女出了门,我曾经听到一个妈妈讲,我的孩子出门就像丢了,回来像是捡到。她说她的儿子一出去,她睡觉的时候,人家说提心吊胆,她说我连肝都吊起来了,只有吊胆还不够,连肝都一起吊起来。为什么?担心、担忧。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父母很难为,可是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就是这个不能欺、不敢欺,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我们在整个管理的心境上出了问题,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这种生活模式,从来没有这种生活经验,所以我们不晓得老祖宗有这么高的管理学的智能。问题来了,我们要员工不忍欺,那是把员工看成什么?让员工看我们是父母,请问我们有没有把员工当子女?这是相对的,父慈子孝。我们让员工不忍心欺骗我们,我们有没有把员工当成子女?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孝道的管理为什么有瓶颈、为什么有落差,问题就出在这里。
有一阵子,因为我在企业里面待过,我也学过很多的管理学,公司派我去学。当时我跟那家打工,老板也给我们很多的照顾,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去培训。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说老实话,培训说真的是走了很多的弯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了很多的方法,用不到,用不上,就是术,没有道,所以用不上,也不知道怎么用,但是都很贵,培训课都很贵。这些培训课它传递的,我们刚刚说到,确实他也不懂。有一阵子很流行执行力,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这大概是四、五年前很流行。我也上了执行力的课,看了执行力的书,很认真的学,还写心得报告。结果我老实跟大家讲,我看了第一本执行力的书,我真的有点知道什么是执行力,看了第二本,有点模糊,看了第三本,彻底不知道什么叫执行力。西方的学问确实有这个特征,愈深入愈不懂愈玄。结果有一次我就很郁闷,要写心得报告,我也不知道怎么写,我就拿《弟子规》看,结果看《弟子规》,我就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大腿一拍,我知道什么叫执行力了,这几句不就是执行力吗?你把父母改成老板,各位朋友,「老板呼,应勿缓」,是不是执行力?是。现在老板呼,怎么都不应。「老板命,行勿懒」,是不是执行力?是。「老板教,须敬听」,是不是执行力?是。「老板责,须顺承」,是不是执行力?统统都是,没有执行力比这个还要了不起,问题是你要员工把你当作父母,你有没有把员工当子女?这是关键的问题。我们希望你把我当父母,但是我们对员工的心境是不是对子女的心境,这点很重要。
所以孝道的管理,讲老实话,说起来它不是一个理论,它是非常切身的关系。我就常常在讲,为什么我们现在人不懂孝道的管理?因为没有演员,缺乏演员。怎么说起?我们都知道,过去的家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我们现在家的概念叫做三口之家、四口之家,这叫家。过去人认为什么是家?一个村落那是一个家,譬如这个村落,王家村,李家村,张家村,它就一个姓,那个姓的人在那里它其实就是一个家族,几百个人在那个地方繁衍他的后代,它是一个家。这个家的概念跟我们不一样,它有五代同堂、有四代同堂,有爷爷、有父亲、有儿子、有孙子,我们讲这叫有表演孝道的演员。所以爸爸对爷爷行孝,他要不要教孝?不要教,爸爸在对爷爷行孝的时候,孩子看得一清二楚,孩子看得一清二楚之后他就模仿。我们要知道,小孩有种特别的能力,叫模仿力,模仿,他长大自然而然就懂得怎么样行孝道,不是教出来的,他是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他是这样来的。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懂?因为缺乏演员,现在都是三口之家,它没有演员,少了上一代。三代,少了一代,缺了演员,现在也了解。所以有一阵子就在倡导要把演员找回来,找演员回来表演孝道。所以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你要回家看看,回家的时候演员就齐了,找齐了之后开始表演孝道,下一代就学了。这个歌很流行、很风行,唱了大江南北,结果有个老太太跟她的老先生就打电话到电视台,跟电视台的工作人说,拜托你们,不要再放这首歌。老先生、老太太,这首歌很好!他说没有错,你们放了这个歌之后,我的孩子每个礼拜都带我的孙子回到家来看看,已经做到了。这不是很好吗?一家团圆,好事!对,你有所不知,以前我们两个老的很自在,可是自从我的孩子回来之后,我每个礼拜六、每个礼拜天就要煮饭给他们吃,吃完饭之后,他们三个,儿子、媳妇还有小孩就到客厅里面二郎腿一跷就在那边看电视,我们两个老的不但要吃剩菜剩饭,还要把这些碗盘收拾干净,我们很苦!你们下次不要放「常回家看看」,放「常回家干干」。我们了解到,为什么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因为没有演员,他不了解什么是孝道,什么是孝道的管理,他没有概念。
所以我们讲「身修而后家齐」,这个次序绝对不能颠倒,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绝对不能颠倒。我们现在身修没有了,我们就要家齐,我们就要国治,做不到。而修身还有没有根本?有,有根本,还要往前面再去找根本,「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你看修身前面还有几个步骤?还有四个步骤。现在的人不但是修身没听过,修身都没听过了,何况是前面四个步骤?一定很陌生,非常的陌生。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这个步骤是一个人在选择配偶结婚之前必修的课程,我们现在讲必修课,中国人的必修课就是先修这五门功课,他才有资格结婚。
什么是格物?很简单,我们叫与时俱进,用白话文来讲叫格除物欲。什么叫致知?致知就是把物欲拿掉之后,把物欲看淡之后,人本有的智慧就彰显出来,告诉我们智慧是本有的。就像善良是本有的,本性本善,它不是外加的,它不是学来的,它没办法学,学不了,它是本有的,不用学。不用学怎么办?只要拿掉,拿掉什么?拿掉欲望,把欲望拿掉,智慧就透出来,拿掉愈多智慧就透得愈多,心愈定智慧就愈彰显。所以它的秘诀不在外,在内,如果不从物欲看淡下手,没有办法管理,管理就出问题,它的根没有了。
所以我们追求管理方法,追求管理的手段,那是枝末的问题。我们并不是说这个不重要,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叫「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一样的道理。今天讲本末,不是说末就是不重要的,不是这个意思。大家看到一棵树,请问这棵树哪个部分能够缺乏?统统不能缺乏。从根到干、到叶、到花、到果,一个都不能少,它是一体的,它是整体的。就像我们这个身体,眼睛、鼻子,你说哪个重要?耳朵,哪个重要?都是最重要的,都是第一,第一个重要,有没有哪个排第二?没有,可是它同等重要,但是它有次第先后之别,先本后末。我们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本是什么?根,根叫做本。所以它这个木下面一点,这叫指事,《六书》造字指事,点在下面,为什么?因为根在下面;这个「末」,点在上面,告诉我们这个末是什么意思?枝叶花果叫末,并不是不重要的意思,枝叶花果叫末,所以叫德者根也,财者枝叶花果也。这个根跟枝叶花果同等重要,可是根必须要先扎下去,它是先,然后枝叶花果是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就是道。因为自然界的植物生长就是依照这种法则,它不可能先长出枝叶花果,然后根再慢慢的长,不可能。它一定是发芽的时候,大家去看豆子,孵豆芽,大家去看,一定是根先长出来,然后那个芽才长出来,它是这个样子,它根要扎下去,豆芽才能往上长,它有先后之别,这叫道。
所以本末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生经营的问题,就是叫生涯规画,现在人讲生涯规画,《大学》的这段话就叫生涯规画,我们叫与时俱进。所以生涯规画的先后次序,第一个先教格物,我们从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第一个课题就是教他格物,格除物欲。我们看这个生涯规画很有趣,这个生涯规画所引导的就是什么?就是幸福的人生。但是我们现在的生涯规画没有这样的顺序,把它打乱了,没有教前面那一段,我们教枝叶花果,为什么?因为根没有看到,这个植物长在这里,根没有看到,根没有看到容易被忽略,以为没有根。所以大家看到插的花,摆在这里很漂亮,有没有,请问它漂亮多久?漂亮几天。因为什么?它没有根,没有根没有生命力,不能生长,它没有生命力。就像一个家庭没有德,没有生命力,他只有财富,这个财它是死的,没有生命力,好看,好看多久?
所以晚清(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个就是曾国藩先生的外孙,叫聂云台,聂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做《保富法》,保有富贵的方法。这个大家一定很有兴趣,保富,太了不起的学问。怎么保?他开宗明义就讲,讲得很好,他说发财不难,保富最难。对于一个人生涯规画来讲,发财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大富由命,小富由俭」,这件事情不困难,可是困难、瓶颈出在哪里?保富,就是你能传几代,这叫眼光。讲老实话,我们现代人的眼光请问多远?我常常做一个比喻,我说以前在美国公司,我是领年薪的,所以我的眼光就是一年。真的是这样,为什么?领年薪的人什么时候离职?什么时候打离职报告?就是年终那个红包领到了再离职,所以他眼光就一年。领月薪的人眼光多久?一个月,月底再走,把月底那份薪水领到了再走,他的眼光就一个月。我现在听说有领周薪的,他的眼光多远?一个礼拜。还有日薪的,他的眼光只有一天。现在还有时薪的,你看惨不惨?眼光多久?一个小时,他的眼光只有一个小时。可是我们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看种一棵树,我们现在讲森林管理员或者是园丁,一个做森林管理员的人,请问他的眼光要多久?十年。所以我说我以前在美国公司上班,我眼光只有一年,我说我不配种树,我种树一定会死掉,因为我眼光只有一年,我还不配去种树。搞教育的人眼光要多远?各位朋友,一百年,至少一百年,这叫眼光,这叫见地。
所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一个读书人一定要先培养他的气度,什么气度?我们今天听胡总讲「量大福大」,器量要大。古人讲得好,「观德于忍」,看一个人的德行从哪里看?一般的时间看不出来,看他逆境的时候,他忍耐的功夫就是他的德行,观德于忍;「观福于量」,观一个人的福报从哪里看?看他的度量。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就说:不要惹我,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各位朋友,忍耐的限度就是一个人成就的限度。如果一个孩子我们从小就教他「士先器识」,把他的度量打开,把他的见识打开,把他的眼界打开,他还会说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吗?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忍耐是没有限度的,他的成就绝对没有限度,因为他装得下,他是那个料子。所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才来谈他有什么知识,有什么技能,有什么工艺,有什么技巧,先后的问题要清楚。并不是说文艺不重要,不是的,文艺是服务人的工具。所以先后本末太重要了。
因此我们今天谈到家庭,你看一个家的组成,回溯到它根源的地方,格物,格除物欲。我们现在以欲望做为先导,以欲望做为条件,以欲望当成文明推动的动力,那真的是源头就错了,从源头就错了。一个人他认为欲望可以推动文明,那他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他有什么度量?那是完全违背了整个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方向,完全背道而驰,他找不到根本,问题就出在这里。你说我都没有欲望了,那我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各位朋友,答案还在《孝经》里面。如果大家手上有《孝经》的话,大家可以翻开「诸侯章」,「诸侯章」讲的就是经营之道。我们要了解到,古代诸侯管辖的范围其实跟现在的大企业差不了多少。你看刘总的公司里面有一千多个员工,这一千多个员工在当时就是一个诸侯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家翻到「诸侯章」了吗?「在上不骄,高而不危」,我们看一个人在很高的地方危不危险?很危险,一不小心掉下来就粉身碎骨。怎么样的状态可以让他在高的地方不危险?不骄、谦虚。明天我们刘教授讲课会跟大家讲到阴阳之道、处世之道,明天我们再仔细聆听刘教授的演讲,就能了解到这个道理。
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大家想想看,一个杯子满了,最后一定怎么样?溢出来,这是一定的。可是怎么让它满了之后不会溢出来?制节谨度。什么叫制节谨度?就是节俭,就是温良恭俭让的俭;这个不骄就是温良恭俭让的让,不骄。所以不骄,他的结果就是不危,节俭,他的结果就是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各位朋友,长守是什么意思?保富,保住了。保多久?长,看我们上面能够坚持多久,这里的富贵就能保多久。富贵有没有人拒绝的?有没有人跟富贵过不去的?没有,都希望长守富,都希望长守贵。他现在告诉我们原因在哪里?这句话里面有两重因果,「在上不骄、制节谨度」是因,「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是果;第二重是什么?「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是因,「长守贵」跟「长守富」是果,它有双重因果在里面,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有富?为什么要有贵?为什么要长守富?为什么要长守贵?下面答案有了,「富贵不离其身」,不离开我们这个身,我有地位,我有财富,做什么?「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那就是他富贵的目的,他富贵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是为了保其社稷,和其民人。就是他创办这个企业的目的在哪里?因为有这么多人跟着他。你看我们刘总,有一千个员工跟着她,她能说我明天不干就不干了吗?不可以。她保有这个富贵为谁保的?为这一千个员工保的。保其社稷才能和其民人,这一千个家庭怎么样?就是因为有这个老板在,所以这一千个家庭过着温饱的日子。这是责任,这叫社会责任。所以保富保贵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和其民人。你看人家写得这么清楚,「诸侯章」写得这么清楚,这是管理学!那答复你怎么保?怎么做到在上不骄、怎么做到高而不危,简不简单?他说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最后引《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成就这样的人生修养,要成就这样格物的功夫,就像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久?一辈子,一辈子都要用这种态度来过生活。他说这样的人他的家道就能够传下去,他的家学、他的家业就能够因此而传下去。我们看到这样一个教诲,我们看到老祖先这样一个这么透彻人生的我们叫生涯规画的蓝图,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是一百年以上的眼光,甚至是一千年以上的眼光,他才能规画出这种高智慧的人生蓝图,生涯规画的轨迹。他不是一天的眼光,领日薪,或者是一个礼拜的眼光所能够看得到的,不是的。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家的前身,一个企业就要变成一个家。我遇到一位老板,他告诉我说,我过去认为我的企业叫做家族企业,他说他要传给他儿子,儿子再传给孙子,这叫家族企业。他说他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学了传统文化,他要把家族企业变成企业家族,他要把员工当成他非亲生的儿子。这是高度的认识,他才能讲出这样的话。在过去我们传统文化以血缘关系来形成一个家,几百口之家,现在血缘关系没有了,也不可能再回复到过去那种大家庭的状态,回复不了,而家正是这个民族安定五千年繁荣不衰的一个秘诀,它是靠家学延续下来的。中国人的家谱那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特色,而孔氏的家谱又是家谱当中最完整的一部。一个人认识家谱,他对这个祖先有情感,他会知道他跟祖先是一体的。了不起的管理学,这真的是了不起的管理学。
现在血缘关系没有了,不可能再建立这么大的一个家族,怎么办?有没有方法可以把家道、家学、家规传下去,把家业传下去?有。什么办法?企业。过去用血缘来建立一个家庭,现在用道义来建立一个家庭;过去用血缘来团结一个家族,现在用道义来团结一个企业。但是要做企业家族之前,首先,因为大家对这个家很陌生,现在真是叫家破人亡,因为三口之家这不成家,怎么办?它有过程,要先教,教会员工什么是家的概念。所以今天胡总讲到,一个领导人真正要做到,他要做到三位一体,什么叫三位一体?就做「君、亲、师」。
我在南方一带看过,好像在湖南,家家户户墙上都贴了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很多人认为这是封建、迷信,现在哪有君亲师?这不是封建、迷信,中国人的任何设施都是有它的教育意义,这张纸贴在那里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感恩,感恩天地,感恩君(国家领导人)、感恩单位领导、感恩企业领导,君;亲,感恩父母;师,感恩老师。为什么天地需要感恩?当然需要感恩,没有天体的运转,我们哪来的二十四节气?没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哪来的庄稼可以种?中国人的智慧,农业立国,那不是没有道理的,都是从天来的。二十四节气,这个夏历现在还在用,伟大的历法,伟大的科学。再来,没有地怎么长出庄稼?要不要感恩?要感恩。所以这张纸贴在那里,第一个教感恩,第二个教什么?见贤思齐,跟它学,感恩还不够,它是我学习的对象。学什么?学天无私的覆盖整个万物,学习地,忍辱如地,不动如山,这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习什么?学习君,学习领导人的风范、气度;学习亲,学习父母的包容,学习父母的这个心境。你看,父母对我们,讲老实话,我们怎么样都没有办法报答这样的恩情。
家庭是讲付出的地方,可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受到了扭曲,我们把整体的观念变成机械的观念,把一体的观念变成对立的观念,所以现在家庭变成我要东西的地方。我看到一个故事,叫做「妈妈的账单」,这个「妈妈的账单」里面讲什么?它说有个孩子,他为妈妈做了很多家事,做完家事之后,晚上就写了一个账单放在妈妈的床头前面,妈妈要睡觉的时候就看到那张账单。告诉妈妈说:妈妈,今天我做了很多的家事,洗衣服五块钱,洗碗两块钱,拖地三块钱,列了一个长长的账单给妈妈。妈妈也不说话,也写了张账单给他,结果这个孩子一早起来看到妈妈也给他一张账单,就拿起来看。妈妈账单里面怎么写?她说怀胎十个月,免费;你生病的时候在你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你,免费;每天煮三餐给你吃,免费;为你含辛茹苦、推干就湿,免费,妈妈列了很多,最后的标价都是免费。各位朋友,家庭难道不是付出的地方吗?是谁把家庭变成索求的地方?又是谁把家庭变成计较的地方?我们要很清楚,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心境,我们又如何把我们的企业变成一个家?我们又如何把我们的企业用《弟子规》的要求来落实?这都是心境的问题,这不是方法论的问题。
首先在还没办成一个家之前,企业要先办成学校,所以叫作君、作亲、作师。现在的老板要当超人,什么叫超人?他一个人要扮演三种角色,他要当老板,但是只当老板不称职,还要当父母,当了老板又当了父母还是不称职,还要当老师,我们叫三位一体。叫做什么?见贤思齐,我要跟他们学,老师是什么心境,父母是什么心境,我现在我老板从头学这个心境,从头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刘总就讲得很清楚,我们企业就变成一个学校。我很替她高兴。最后一天大家会去参观刘总的学校,因为我也没去过,我只看过照片。那个照片我看了都很感动,里面有很多的设施都不是一个工厂可以看到的设施,都是学校的设施,有讲堂,墙壁上贴的都是经句,每天诵读的就是《弟子规》,用上班的时间让员工培训《弟子规》,不占用他们下班的时间。他的整个宿舍就是一个学校宿舍的样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所以她那时候到庐江分享,结果有位校长上去说:我很惭愧,现在连企业都要办成学校,那我们学校?真的,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迷思,现在企业要拼命办成学校,结果学校拼命要办成企业;不但学校拼命办成企业,连医院都要办成企业。我们想想看这个思路是有问题的。所以当刘总有这样的一个心境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她的员工受益最大。明天刘总也会跟我们分享,我们就知道,她就是一个妈妈的心来照顾这些员工,因为她的员工一般年纪都比较小,都跟她的孩子一般大,她都把他们看成是她的儿女一样。所以很多人这几天听到要有德,用德来治企业,大多数的人可能会觉得德好像离我很远。什么叫做有德?做到了君、亲、师,百分之百做到,他叫做有德,这个人有德,因为他尽了本分,君仁臣忠,他尽到仁的本分,君仁的本分,他有德。
「有德」,昨天李显峰老师说「此有人」,《大学》的章句,「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这是一个循环。一个老板他做到君亲师,他的员工不会想要离开。我们看到刘总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胡总也是这样的例子,他真做到了,员工不会想要跳槽,为什么?因为好,这么好的环境,很珍惜的。所以「有德此有人」,这是定律,「良禽择木而栖」,这是铁则。一个人有德,人气就聚过来了,真的。很多人告诉我说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对不对?对,完全没有错。可是不要忘了,人才也有可能成为企业最大的负债;我们不教,他就变成负债,我们把他教好了,他就变成资产。所以有德此有人,这个德里面就包括君亲师三位一体,他一定要做到,他不做到他缺德,这个人就出问题。所以「有德此有人」它不是口号,它是真刀真枪去实现出来的。
再来,「有人此有土」,有人才。这个土叫市场,因为所有的庄稼都是土里面长出来的,所有的矿产都是土里面长出来的,土是能生,所以它是市场,它是商机,这叫与时俱进。我们看这些名词好像跟我们很陌生,其实它都是现代人市场的观念,一模一样的观念,有人此有土,土就是市场,就是商机。有人才还怕没有市场吗?要不要去搞营销?不要搞营销,不需要,因为他一定有市场,他一定有商机,因为他把根本抓住了。再来,有市场、有商机,会没钱可以赚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韩剧「商道」,商道里面讲到林尚沃,他的师父告诉他说,你以为做买卖把东西卖出去就好了吗?不是,做买卖不是赚取金钱,它是赚取人心。这是真懂做买卖的,他是真的懂,赚取人心。所以「有土此有财」,这叫赚取人心。我们现在只想发财,不知道财从哪里来,这是颠倒。
「有财此有用」,它必定要用,就像陈老师说的「多藏必厚亡」,不用,他最后失掉的一定很大,损失很大,一次性的损失很大,多藏必厚亡,这是道,一定是如此,没有侥幸,所以一定要用,有财一定要用。用在哪里?用在哪里是关键,用错了就错了,用对了就对了,用在哪里?用在「德日进,过日少」,用在润泽德本。花钱做什么?花钱买德,花钱在培植厚德。为什么要培植厚德?因为德愈厚人才愈多,人才愈多市场愈大,市场愈大商机愈多,商机愈多,你这些钱赚回来还要继续厚德,再继续厚德,这就对了。可是现在的人就是在用上出问题,一个人办企业,很多人开始的初衷,办企业我要做什么?我要赚很多的钱。赚很多的钱要做什么?我要花用。所以用错了,这个循环就断了,用在欲望上,这个循环就断了。
所以刚刚我们讲科学的三个特征,第一个,科学是率性的,顺着本性;第二个,科学是整体的,它不是分割的,它不是机械的;第三个,科学是永续的,它不是短暂的,它不是昙花一现的,昙花一现那叫负担,那不叫科技,那叫负担。当他看到这个循环,这个圆满的循环怎么来的?永续的经营,永续的概念。这国家提的永续的概念,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个观念,高瞻远瞩,这是真懂中国文化的人才提得出来。所以你看用错了,用在欲望,这个循环就断了,立刻就断了。很多人说,我看到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他也没用在德上,为什么他钱还那么多?不要忘了,那是他祖父有德,他的爸爸有德,那个德还没用完,这是事实。所以一用错就错了。
我们常常会误解,这个用,有才此有用,这个用怎么用?用什么?很多人误解了,难道只有钱才能用吗?这个用,用现在的话来讲,我们还是要与时俱进,叫什么?叫服务。用什么可以服务?用钱可以服务吗?可以。作君亲师?你要作之君、作之亲,你要养他,要养员工,养员工要不要钱?要钱,要不要利润?要利润。所以叫做「凡取与,贵分晓」,胡总讲的,这是真懂经营的人,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他要利润,但是这个利润是合理的利润,什么利润?他要养员工,他需要利润。这些钱拿来怎么样才能润泽德本?第一个,用在员工身上,要回馈,花在员工身上;第二个,花在谁身上?花在客户身上,回馈客户,这叫润泽德本;再来,这些钱用在谁身上?回馈社会、回馈国家。我们想想,我们今天这么多人能坐在这里,谁恩赐的?国家恩赐,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安定繁荣,我们今天如何在这里学习中国文化?
所以企业家们有社会责任,我们赚了这么多的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一点我们的李慕松总裁做得让我们非常的赞叹,明天他的报告大家可以听得到,一个企业如何尽它民族的责任。这是用,这是在厚他的德,润泽德本。他不是把那些钱拿来花在自己身上,搞得一身疾病,搞得忧郁症,搞得焦虑症,不是的。那些钱用下去之后,你看胡总,真的,他的真诚,对员工的真诚。他说他从那个医院走出来,那天买了很多的礼物给那个员工的女儿,他的干女儿,花了这么多钱,做了这么累的事情,他走出那个医院的时候眼泪就掉下来了。他讲到这里,真的,他在马来西亚,因为我也在场,他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在讲台上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当场两千多个人,真的就是都是在擤鼻涕的声音,都是掉眼泪,都感动。用,厚他的德,润泽德本,厚德。所以我们看,就是一念之差,他这个用用错了就错了,这个永续的循环就断了。
很多人说,我的这个用,除了金钱的用之外,我说我没有钱,经验能不能服务别人?可以,经验、智慧都可以服务别人。劳力可不可以服务别人?可以,劳力也可以服务别人。所以我们看那个「医道」,又是韩国的电视剧,很惭愧,「医道」里面,那个老师把他的身体捐给他的学生,让学生解剖他的身体,然后去研究人体的结构。他把他身体捐给了他的学生,就是那个医生的老师,捐给了学生他的身体,叫做器官捐赠。我们在台湾这个很流行,器官捐赠。我有一次就到这个团体里面,我跟一个朋友去,出来大家都很感动,这么多人捐赠自己的器官,在过世之后把可以用的器官就捐赠给其它人,我这个同事很感动。我告诉他说,我们都可以做。他说对,都可以做,所以他说要去签这个器官捐赠卡。我说不用。他说为什么不用?我说你现在就可以捐。他说我现在怎么可以捐?你看我们人就是分别,我说当你不用自私自利在做事的时候,你这个身体在做社会工作的时候,就像我们陈记者在做义工,他就在捐器官,他全身的器官都是捐给这个社会。
所以我们当一个领导的,怎么捐?怎么服务?用我们全身心去服务,那个德一定可以让这个循环生生不息,这叫生生不息的动力,它不是空的。所以每每讲到这些部分,我们总感觉到我们的老祖先没有对不起我们,我们的老祖先在写任何经典的时候,各位朋友,你们翻开任何一个经典,不是偶然的,第一句话一定是这个经典最重要的一句教诲。《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最重要的教诲;《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最重要的教诲;《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最重要的教诲。我们想想看,为什么最重要的教诲都要放在书的第一页第一句话,为什么?老祖先的心境是什么?他的心境是希望以后他的子孙只要愿意打开这本书,让他在第一时间之内就得到人生最重要的教诲。
各位朋友,我们想想看,我们祖先没有对不起我们,我们常常要去倾听祖先的声音,倾听什么声音?他说:「孩子,请你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在经典里面,我已经用我一生走过的弯路来铺垫你人生幸福的大道。」他说:「孩子,请你站在我的肩膀上,如果你愿意踏上去,你就可以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各位朋友们,我们听到祖先的吶喊吗?不要让我们这个礼义之邦变成一个空壳子,我们是礼义之邦,我们要找回老祖先生活的方式,我们要找回老祖先的心境,找回老祖先的期许,再把这个薪火从我们这一代绵延不绝的传下去,不要让老祖先的智慧断在我们这一代。谢谢大家。
档名:52-35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