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好,请坐。尊敬的诸位长辈、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谈的这个故事,其实我们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可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所以有智慧的人懂得从历史当中,从每个人的人生当中,得到人生的智慧启发,不重蹈覆辙。所以刚刚提到的这个父亲,他也很用心要栽培他的孩子,但忽略了教育一个孩子不单是有他的好的学历。其实在《资治通鉴》当中告诉我们,「德者,才之帅也」,德行应该是他所有知识、才能的统帅;「才者,德之资也」,他的才华是用来去服务大众的,然后提升自己的德行。所以他的心量更大,他用才华去利众,反而又回归到润泽德本,还是在提升他的德行。不然仁德不稳固,一有才华,连父母都瞧不起。很多留美回来了,父母是农民,没什么读书,反而都不跟父母一起住。所以我们不能只单看到孩子的学历,还要看到,最重要的,他的心、他的德行的状态。
而我们刚刚也提到,其实假如能感受到两个孩子的心境,应该更照顾那个妹妹。因为妹妹已经书读得不好,她已经比较难受了。就要疼爱这个妹妹,进而再引导哥哥要照顾妹妹的学习,两个人都得利,哥哥学到了如何照顾妹妹,妹妹也学到了要感恩哥哥,感情很好。可是假如我们的心偏了,溺爱、偏爱哥哥,那这个差别就大了。所以一个心态的对错,影响的很可能就是一个家或一个人的命运,我们心态不对,孩子的心态也会受影响。哥哥成绩好,了不起;妹妹成绩不好,赶快去扫地,成绩不好,所以统统给妳做。结果哥哥就增长了傲慢,我成绩好,了不起!傲慢起来就麻烦了,想要再伏傲慢,不容易。妹妹好一点的就自卑,因为她被忽略了;不好的话,性格又比较刚烈,就对父母非常有对立。对父母对立,以后延伸出来的是什么?对社会有报复的心理,看谁都不顺眼。家是根源,他在家得不到爱,他怎么会去信任所有的人?
以我的师长,他参加过很多联合国办的和平会议,现在社会纷争、战争、冲突比较多,联合国开会也开了三十多年。刚好有一些志于和平工作的人,在澳洲昆士兰的和平学院,全世界有八所和平学院,昆士兰算办得不错,刚好把老人家找去一起讨论世界和平的工作。结果讨论下来,因为老人家有接受传统文化,就跟他们做个比喻,说解决动乱,这个跟治病一样,你要先找到病根,你才能治病。接着跟他们谈到,病根在哪?病根在家庭。夫妻不和,离婚率愈来愈高,当他看到父母都不和,他能相信人跟人会和吗?当然很有可能有些夫妻最后是离异分手,但这里还有一个重点,当离异以后,不管是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只要这位父母他心平气和、包容,这个孩子有可能是健康的;可是这个时候只要带着情绪,父母之间的恩怨很可能就传到下一代的心里面去。所以我们有情绪,我们有对立,孩子无形当中都受到影响。
什么时候在教育孩子?什么时候在影响孩子?无时不刻,因为孩子跟我们近,我们的心态他们是感觉得到的。所以当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不相信父母能和,不相信家里人能和乐,他踏出家庭的时候,他相信社会会和吗?他所习惯用的方式,很多都是家里面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吵、就是闹,那就不能解决问题了。有个爸爸很急着儿子赶快叫他爸爸,抓着他儿子的脖子,「叫爸爸,叫爸爸」,很急,欲速不达。结果后来孩子学会之后,突然这个爸爸走到外面去,看到儿子把外面的鸡抓起来,「叫爸爸,叫爸爸」。他什么时候在学习我们的动作都不知道,因为他好像摄相机一样,啪!就把那动作都记起来了。所以我曾经听过一个父亲这么讲,他说我最讨厌我父亲打我,很凶、很情绪化,结果后来他自己当爸爸,失了方寸,我怎么用我爸爸的方式在对我儿子?不知不觉的就学了,都烙在脑海里面。
这个说法,与会的这些专家闻所未闻,他们搞了几十年的和平工作,都在那里用经济、用政治、用军事,都在那里思考这些,居然有人说问题在家庭,他们连想都没想过。他说这个还不是根源。外国人听傻了,这个还不是根源,我已经够惊讶了?最根源的是习性跟本性的冲突,本性跟我们的坏习惯。这个他们比较听不懂,就讲一个具体的,比方说,今天利益摆在面前,你是先想到自己,还是想到别人?那哪有不冲突的道理!先生都只想自己,怎么可能会跟太太不冲突?所以能替别人想,这个人与人的良性循环就带动起来了。我们刚刚提到的这个故事,假如父母的心境对了,他去照顾妹妹,这个家该学到的孝悌都学到了;假如偏了,麻烦了,两个孩子都不健康。
这个用到学校,很明显,假如老师把成绩好的都坐到前面两排,成绩不好的坐后面,你看,这个班的孩子会不会健康?健康不了。那些成绩好的跩呀!你们去做扫地工作,成绩不好,活该!全部的人都不健康。可是假如这个老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不了解的,下了课留下来,老师再教你们。」这么有耐心教那些成绩比较差的,慢慢的班上的善心就被这个老师唤醒了。「老师,您够辛苦的了,这个同学我来教,这个我刚好会。」一个老师的爱心就把其它同学的爱心给唤醒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个毫厘就在这个心的态度上。同样的在一个单位里面,我们能对那些刚进来的人,我们不歧视,甚至于是多关爱他,这个公司就像一个家的氛围一样,每个人的心态很健康。我们假如变成偏爱某个员工,他做什么都对,就造成民怨,人就不平。所以为什么修身前面要先正心?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都是偏爱、偏恨,偏憎、偏爱,喜欢的就爱得不得了,讨厌的就歧视他,这个心态都会出问题。
后来他的女儿带着自己的丈夫,因为他的女儿后来有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的孝道,带着夫君一起给她父亲讲,父亲,这一辈子我们不拿你任何一分钱,每个月还给你多少钱的生活,我们给你的供养,回报你的恩德,就跟我们一起住。女儿的孝心才把父亲从精神病拉回来。所以这个女儿有后福。而他的儿子这么样对待父母,我们以前说,不孝父母会遭天谴,良心都会受到很大的谴责。他自己生了一个儿子,不到一岁,进开刀房好几次,都是比较严重的手术,就在医院进进出出。假如当他在照顾他的孩子,「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那很可能这个孩子是来让他开悟的,让他不能再用这样的心来对待他的父母。其实我们讲到上行下效,真正至孝对待父母,那孩子潜移默化都在学。有一个广告,就是媳妇帮婆婆洗脚,洗着洗着,她也不经意,隔天她的儿子就端盆水要帮她洗脚了。学是很快的。
我有个同仁,一个女孩,她记得小时候她妈妈帮她奶奶剪脚指甲,她年龄还小,剪完之后,她觉得很好玩,然后又去拿指甲剪,说「来来,我也要剪」。结果她妈本来要制止她,她的奶奶很有智能,你看孩子这么快就要学习,使个眼色给她媳妇,「让她剪,让她剪」。真的还剪,她说记忆当中好像还剪出了一点血,奶奶真是忍辱,不是,真是忍受血肉之痛,来成就孙女的孝心。说到这里,我小时候都帮我爷爷剪脚指甲,结果每次都剪得他老人家,「啊!」因为我爷爷,他们做工的人,指甲特别厚,那可能都是岁月的沧桑,结果我又没智慧,剪脚指甲以前要先泡水,泡完了才好剪,我不懂。所以人要赶快长智慧、长经验才行,不然家人要受皮肉之苦。我都直接剪,然后年龄又小,真的,要剪下去好像整个身体要跳起来,「呵!」然后,啪!爷爷就「啊!」可是你看,爷爷就是无形当中就让我们乐在这种天伦,无形当中。大学一回来,东西一放,爬楼上去找爷爷、奶奶,坐一下,帮爷爷、奶奶按按摩,老人家都是用心良苦。
结果后来这位女同事她上大学了,她的奶奶可有意思,家里的人要帮她剪,她说不要,留给我孙女剪。然后她还说,除了常常给奶奶剪脚指甲以外,还有额外的服务,帮忙掏掏耳朵做些什么。她说常常给她奶奶掏耳朵,掏得她奶奶都睡着了。她体格又比较高,她就从床上蹑手蹑脚慢慢一步一步移下来,深怕惊动熟睡的奶奶。大家脑海里有没有浮现一幅很美的画面?一个孝孙女,有没有?诸位企业界的领导、老板,这样的年轻人你们用不用?她那种细心已经内化了,她能对她奶奶这么细心、这么体恤,她对客户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态度。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弟子规》才一千零八十个字,当一个孩子能做到「冬则温,夏则凊」,冬天马上能体恤父母冷不冷,他这个心境有了,不只冷不冷,饿不饿、难不难过、舒不舒服,他全有了。一个孝子去做服务业一定能够做得好,因为他时时设身处地的心出来了。一个服务的心绝对不是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到服务业开始学,那是不容易的,习惯成自然。所以只要父母能做榜样。
我们刚刚提到的社会冲突,夫妇是核心点,夫妇和则家道成。所以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父子而后有君臣,兄弟而后有朋友,我们这些学问它都是循着正常的轨迹在发展。你看夫妻同室,这三种伦常关系是同家,再延伸到同一个社会、团体。所以夫妻演出孝的榜样,父子就亲了。而忠臣又出于孝子之门。古代举人才,两个字,举「孝廉」,孝则能忠,廉则不贪,这两个字就包含了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德行,古代都抓这些根本。所以我们找人才还是要以这两个字为标准,这亘古不变。他能感恩父母,自然能感恩栽培他、照顾他的领导团体;他跟兄弟和乐,自自然然出去到学校,他用对兄弟姐妹的态度去友爱同学、友爱同事。所以我们从这里就感觉得到,夫妻这一伦在五伦当中相当的重要。
刚好有一个七岁的孩子,他有一天跟他母亲在看电视,演个古装戏,这个先生下朝,一进门,这个太太马上把他脱掉官服,换上比较轻松的衣服,给先生倒杯茶,「老爷,您辛苦了,来来,赶快先喝杯热茶。」结果这个孩子看到这里,突然对他妈妈讲,「妈妈,他们不是夫妻。」结果妈妈一听很惊讶,「他们现在演的就是夫妻,他们就是夫妻的戏。」结果这个儿子看看他母亲,说「不像。」请问在这个孩子的心目当中,什么样子像夫妻?这个相敬如宾他觉得不像夫妻,要另外一种「相敬如兵」才像夫妻。这个(宾)是正常状况,比较不正常是这个状况(兵),还有另外一种叫这个状况(冰),这个(兵)叫热战,这个(冰)叫冷战,这个(兵)得心脏病,这个(冰)得癌症,都不怎么好。所以孩子他的认知,都在他每天看的当中在认知事物。
所以你看现在很多人不敢结婚,有没有?婚姻恐惧症。两个父母常常吵,但是也到了结婚年龄,这个母亲在那里非常严肃的对着女儿讲,「女儿,妳赶快结婚。」结果这个女儿说,「妈,妳又不幸福,干嘛叫我嫁!」这个妈妈突然听到这句话,想了一下,对!我都不幸福,干嘛叫她嫁!明白了三十秒,突然又说,「妳就是给我嫁就对了。」现在我们的人生出现一个天平,左边是女儿一生的幸福,右边是面子,走到哪,人家一问,妳女儿嫁了没有?尤其婚礼都不敢参加。所以一边是女儿的幸福,一边是面子,哪一个重?幸福重。标准答案,又来了。所以你看人生很多抉择,我们对道理不透,还是很难循着道理走。真的,孩子都没准备好,很赶着结婚,欲速什么?不达,愈急的事,后果都不大好。
我们想一想,我们自己掉到一个洞里面去,一跌下去,摔得满身灰尘,幸好祖上有德,没跌断手,从洞里面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下个念头是什么?你们还怀疑什么?你们还有良心吗,还考虑?怎么样,会想到什么?怎么可以只有我跌下去,太不公平了,是不是?赶快跑到草丛里去等,下个人跌进去,唉呀!舒服多了。我们假如有这种心态,很折福!但是无形当中都有,功利主义害死了,自己失恋很难过,突然听到别人也失恋,好一点,平衡一点。这不是这样,人要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所以自己跌下去,起来,赶快到前面立个牌子,「前面有洞,别跌了!」感同身受,自己痛过就不希望别人再痛,这是人的天性。你看那个小朋友,两个小娃在那里跑,很近,突然前面那个人跌倒了,啪!咚的一声,这个跌倒的还没哭,后面那个,哇!你们没有遇过这种情况!讲到重点,没电了!摄相机还可以回去,人生回不去,智慧一定要赶快能提起来,后悔后悔,人生都是后面才来悔,不好。所以古代都是什么?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防微杜渐。所以立了那个牌子,感同身受,就是不要让人再跌了。
你看那两个小孩在那跑,跌下去的时候,小孩子他很单纯,他感觉能力还很强,他自私心还没有那么强烈。大家去看,你看那个孩子很小,一、二岁,二、三岁,你看当他妈妈哭的时候,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哭,然后你就看那个孩子陪着妈妈一直哭,然后说,你哭什么?妈妈哭了。他感受力很强。因为我们之前,在孩子的一些活动,有让这些三、五岁的孩子给父母行跪拜礼,他们生日的时候给父母感恩。结果那个孩子跪下去,他抬起头来就看到,因为父母太感动,就流泪,他也扑上去,然后边哭,一直哭,在那里,「妈,妳别哭」,他也不知道妈哭什么。你看那个相应的程度很高。可是现在可能我们父母很痛苦了我们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把我们这个本来的善良障住了?就是自私,就是欲望。所以这个孩子他马上感觉前面那个人会痛,他先流泪。结果这个父母在旁边说,「猴崽子,他痛又不是你痛」,那麻烦了,就让他愈来愈觉得我跟他是分开的,想自己多,想别人少,那个感同身受的能力就不见了。
你看古代有受圣贤教诲,他那个善良终身保持。你看曾子他对父母那种亲爱,保持一辈子。家里来客人,母亲很厚道,怕人家打老远来,让人家等,咬手指,曾子马上觉得心脏不舒服,赶快赶回来,妈,家里有什么事吗?没有,人家客人打老远来,你赶快去招呼。你看咬一下,马上母子心电感应。我们现在妈妈咬断了都不一定知道。我们要去把原因找出来,为什么我们跟圣贤人有这些差距?就在这,感同身受。尤其仁爱心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孝父母、敬兄长姊姊的人,他很自然的一个反应,他到人家的家里面,人家一说,「这是我父亲」,他那种对父亲的尊重油然而生;到人家家里头,「这个是我大哥」,好像我们对大哥的尊重就很自然的移到他的大哥身上去。「教以孝」,《孝经》里面讲,教他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敬天下的父母;「教以悌」,你教他尊重兄长、尊重老师,「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他也尊敬所有人的哥哥;「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他对自己的长官很恭敬,他到别人的团体里面,他看到人家的长官,他那种尊重自然就提起来。所以我们的教育重视的是内化,心灵的内化,心灵的提升。
所以我们今天感同身受,立一个牌子以外,事情做完没有?有一句俗话说,好人要怎么样?做到底,送佛要怎么样?送上西天去。假如一阵强风来把那个吹走了,那后面的人不是又要受影响吗?所以最重要的应该怎么样?把那个洞给它填满。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人生走过几个洞了?ㄧ个为人父母、长辈的有个心境,自己曾经走错的、痛苦过的错事,不要再让后代来折腾,来糟蹋他的岁月。我们已经把这些智慧、经验传递给我们孩子没有?他们能不能不重蹈我们的覆辙?诸位朋友们,请教一下,你会希望你孩子的人生跟你一样的举手。当然不是职业一样,就是一样的快乐或者痛苦。你现在的生活就觉得是给你孩子最好的目标的举手。好,请放下。对!你要活出一个好的人生给他来走、效法,假如我们现在都不快乐,他往哪里走?
所以现在不要急着让孩子去走婚姻,跳进去,先要让他怎么样?会找对象,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也怕娶错老婆,娶错也是很惨的,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不好的太太呢?不是败三代,一败涂地,起不来了。所以都是很慎重,他要先有判断力。他都用感情的,不是用理智的,看不准人,都用感情的,在劫难逃,有理智的才判断得了。他又没有听过我们早上张博雅资政讲的,去看看他们家有没有挂孔子像,这个有智慧。所以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龙交龙,凤交凤,稳龟交洞憨」,物以类聚。既然是物以类聚,只要我们把儿子、女儿的德行一往上,好的人就进来了。所以小时候我妈妈常说,谁到家里吃饭都是注定好的,那个注定里面就是门当户对,那个门当户对就是同磁场会相吸引。
所以现在重要的是让孩子会看人,让孩子有德行,现在不要急着先结婚,先学《弟子规》,学了她就有判断力。而且《弟子规》还是照妖镜,不知道这个男人好不好,丢一本《弟子规》,不是,你看人有没有学问就露底了,不够恭敬,双手呈上一本《弟子规》给他。假如这个男人说,这是什么时候了,还读这个东西!妳就逃过一劫了,不注重孝道那还能嫁给他!假如他说,这本挺好的,可不可以?还不行,现在很会讲表面的人很多,一套一套的,让妳都听傻了,不准。要观察,孔夫子教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看他这些生活上的情况,看他的心境。所以假如今天他说这个挺好的,很认同,这个时候妳再看他落实的程度,有没有真的学了以后去改?都不改,那都变成道貌岸然的人。然后再怎么样?去看看他的家庭状况,「娶妻要看丈母娘,买牛要买尾巴长」,「做田要捡好田底,娶某要看好娘酹」,你要他们家有质量保证,盖章的才行,以前的人都懂,都去了解,现在都不懂了。所以为什么会有孔子?因为孔子的外公有智慧,要把女儿许配过去,首先把他祖宗八代全调出来了解清楚,他的祖宗有德,其后必有圣贤人,把女儿嫁过去,出圣人!所以我们要感谢孔子的外公,不然我们就没有孔圣人可以学习。以前的人都知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判断力都有。
刚刚提到的,孩子他觉得父母的相处不和谐,所以他看到这个和谐的,他觉得不像夫妻。所以这个妈妈就有点警觉了,原来影响孩子是无处不在,装都装不来,得真做、真下功夫。有个父亲听了课回去以后,他说教育得要以身作则,我要我儿子孝,我就要孝我父母。所以隔天要带着孩子出门去之前,就先跟他爸爸商量,「爸,要把孙子教好,就要教他孝道,我要先做给他看,所以待会出门,爸,我会给你鞠躬,说爸我要出去,给你问候,先跟你打个招呼」。这个爸爸一听,等了几十年,这个儿子终于有点开窍了。父母是很容易欣慰的,我们才讲一句贴心的话,就让他们高兴半天。结果果不其然,带着儿子,行完礼出去,走了几步路,这个儿子停下来,他说「爸爸,你刚刚给爷爷行礼,是为了要做给我看的。」你可不能做假的,从真实心做。
有个太太听完课以后回去了,好,从我自己开始,从我做起,本来家里都是比较乱,她就开始在那拖地,做家务。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她边做边用余光看着她先生,「看到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我的改变没有?」做了七天,有ㄧ点火山快要撑不了,火气已经到这里,突然看到她先生又无动于衷,翘着二郎腿在那看报纸,终于受不了,我,唰!手上的抹布过去了,啪!打在报纸上面。这个先生缓缓的把报纸放下来,对着太太说,「妳看,还说学《弟子规》,怎么样?受不了了吧!」诸位朋友们,一个人要成就一件事情,要稳得住、要沉得住气,要以静治动,不要一开始就在那里强调我一定要怎么样,我是学《弟子规》的,你全部招出来了,人家拿着对你的行为,你哪里不符合,人家马上给你挑出来。你一回去之后,你看,我学《弟子规》,人家就用高标准衡量你,愈衡量你,你压力愈大。所以要记住老祖宗,闽南话说的,「惦惦吃三碗公饭」,听不懂吗?你就好好的干就对了,不要一下子就说我能怎么样,慢慢改变了,人家自然就感动。
有个太太她学完以后回去自己好好的做,然后教她的儿子,她也不去要求成人,为什么?成人不会听我们说什么,只会看我们做什么。结果有一天她的儿子进到爷爷房间里面去,这个儿子说,「爷爷,你这个瓶子里的东西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这个爷爷吓一跳,这个小霸王以前到我的房间来,如入无人之境,今天居然还请问我。「孙子,懂事了,谁教你的?」说妈妈教我《弟子规》,《弟子规》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不要当小偷。这个爷爷一听,龙颜大悦,很高兴,然后马上跑去找儿子,「儿子,你看,媳妇教孩子做人,这非常正确,你好好配合媳妇。」这种情况跟太太直接说「我要教孩子做人,你要听我的」,效果一不一样?不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要利益自己、利益别人,首先最重要的,先要把急躁伏住,不要急于求成,要水到渠成,从自己的修身开始做起,自然而然瓜熟蒂落。那个没有熟的东西一拉下来,强摘的瓜不甜,反而有可能还反效果,欲速不达。你看这个先生,抹布丢过去,放下来,大家感觉到谁修养比较好?先生修养比较好还是太太?不是我们学了《弟子规》就比别人德行好,这要冷静,人家几十年下来,修养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我们只是早接触,不见得学得比人家好。
所以这个母亲看到孩子说不像夫妻,她也警觉,但虽是警觉,有时还是会忘记。所以人的警觉性还得要透过每天早晚念一遍,愈来愈熟,一遇到事情,这些道理就提醒自己了,「将加人,先问己」、「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可能这个不好的念头就转过来了。结果这位母亲刚好有一天打电话,打着打着,突然把电话一放下,儿子就说,「妈妈,刚刚是爸爸打来的。」这个妈妈一想,奇怪了,为什么听我讲话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她这么一想,很可能,假如是客户打来的,「今天跟你聊天真愉快,改天一起喝咖啡,好,拜拜!」啪!挂下去了。先生打来的呢?「你有完没完,我不想跟你讲了。」啪!挂掉了。所以这个儿子光听语气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都在影响。
结果当天她先生又打来,她一看到电话显示,首先调整一下心情,深呼吸三次,调整一下,把电话接起来,「喂!请问您找哪一位?」她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结果过了几秒钟,她先生又打来,突然确定是她的时候讲了一句话,「真的是妳吗?」孔夫子有告诉我们,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九个反思,叫「视思明」,看什么要看得明白;「听思聪」,听什么也要听得明白。我们听不听得懂另外一半说的那句「真的是妳吗」?听出他的心境没有?他的心境就是说,难道我的太平日子要到了吗?所以你看现在的人在面对好的情况,都已经觉得是真的吗?他还得打两下,我还是在作梦吗?所以人面对人生的过程,常常要记得不忘初心,不忘彼此一起走入婚姻的那分初心。不只对太太是这样,我们也不忘我们对孩子的那分爱,他降临世间那个时候我们发自自然的那分承担、那分责任感。
整个我们传统的结婚礼仪,它一开始,当天清晨就祭拜天地,拜天公。所以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结婚攸关整个社会的安定跟家族的发展。人对结婚不慎重,对婚姻儿戏,天下大乱。因为婚姻儿戏,下一代没有好的家庭,他比例上就很有可能误入歧途,他没有家的爱,到社会上又被一些不好的力量给拉过去。所以离婚率都会跟犯罪率成一个相互的关系,离婚率高,犯罪率相对就提上去。所以古人很重视婚姻是有道理的,家庭安定,社会才能和乐;家这个细胞都出状况了,这个社会铁定不安定。而且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是两个家族的结合,现在发帖子,以前都是长辈发帖子,现在叫我俩,发帖子了,我俩高兴就结婚了,我俩,就是说高兴就结婚,不高兴呢?就离婚,婚姻变得很轻率。以前的婚姻是很慎重的,都是家里的父母代表发帖子给亲朋好友。而且合两姓,这也有优生学,同姓不结婚,这在古代就懂这个道理。上以事宗庙,宗庙就是祖宗,所以婚姻也是承先启后,把家道承传下来,再启发我们的下一代。其实上以事宗庙,就像这个孝字,上以事宗庙,时时能想到上一代;下以继后世,时时想到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一体不可分,就是一个孝字,婚姻也是承先启后的责任。
新郎要出门的时候,父亲敬他一杯酒,而且是代表祖宗敬儿子,敬儿子以后,儿子不用回礼。其实父亲在ㄧ个孩子的心目当中是很崇敬的,父亲给我们敬酒,那个心里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而且还不用回礼。所以父亲敬自己的影像留在脑海里,整个去迎娶的过程都是这个影像,人就会在婚姻当中深刻感觉到一分责任、慎重、肃穆,而不是现在结婚的时候闹成一团,还把酒倒在高跟鞋里面去,真是吃饱太撑了。人现在没有内心的快乐,就喜欢这种去搞笑,或者去玩弄别人,然后好像才纾解一点,真麻烦!人现在不知道什么是真乐,现在都是苦中作乐。所以这整个过程当中都是这分责任感。到了新娘的家,又是她的父母亲自把女儿交到手上。所以这个新郎要想着,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也要对得起另一半,还有对得起她的父母对我们的信任。男子汉大丈夫对得起太太的信任,她信任把一生托付给我们,也对得起双边的父母,尤其养育女儿这么不容易。所以有一分道义的人,在面对婚姻,他一定能够用这分情义突破种种的这些问题。更重要的,都先想先从自己改起,很多问题就能大化小,小化无。好,这节课先到这里,娶老婆还没娶完,我们待会再继续娶,谢谢。好,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