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影音讲座  
 
 

2009年幸福人生讲座企业营—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第二集

 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9/3/15  档名:52-357-2

 

    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午安。人要改掉习惯,有点压力是好的,这样自己会更警惕。我们刚刚提到「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我们在社会当中工作,都是尽这一分责任、这一分服务、这一分道义;「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所以我们能留下来的是那分精神德行,让后代、让所有生命中的有缘人,再把这个精神延续下去。而我们留的正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东西,你留不需要的,它帮助有限。现在整个社会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道德!五伦五常,常是常道,人偏离了常道就偏离做人的轨迹,很多行为就会沉沦下去。我记得清朝的桐城派,桐城派是三个地方,桐城、舒城、庐江,这三个地方是桐城派兴起的地方。师父老人家,他是庐江人,也有整个儒学承传下来,所以他们那个地方读书的风气特别好。我们就感觉得到,一个地方的风气特别重要,会成就圣贤人。所以孔子才说「里仁为美」,这个地方都是重仁义的风气,这个地方人住了有德行、有智慧。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找,哪个地方住了有德行、有智慧?别找了,和谐社会从哪里开始?从我心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小区做起,由我们来带头。我们的孩子有礼貌,我们的孩子有公德心,维护环境开始做起,就可以把这个里仁慢慢带起来。
    桐城刚好有一户人家,他的父亲在京城当大官,结果旁边也住了一户大户人家,两户因为建围墙,在那里争执不下,他要过去,他也要过来,在那里推来推去起冲突。张家就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亲张英,结果千里之远,就把信送去了。他父亲一看,马上回了一封信回来,一打开来,父亲写了一首偈子,「千里家书只为墙」,你千里送家书来,就为了这建墙的事情,「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秦始皇多会争,争到最后,他的后代都没了,都被人家杀了,祸延子孙去了,别争了。儿子一看很惭愧,退了三尺。他这么一退,对方也觉得,就你是君子,我不是君子,他也退了三尺。其实人与人很奇怪,你发脾气,他发脾气,你一让,他又觉得那我也不是小人,各让三尺,刚好就让出了这条六尺巷,这家风传下来多美。我们那次刚好去参观桐城的这些文物、景观,刚好就到这六尺巷前面,当我们走在六尺巷的时候,感觉到那个摩托车不一样,因为它很宽,连摩托车都过得去。然后摩托车一看到人,他就停下来,等人走过去。所以这条街的磁场不一样,人一进去就变得很礼让。然后我们在那里拍照,就站在那,因为去了也有十来个人,就轮流照,我就看到当地的居民,他要走过去,我们在那拍,他就在那里等,而且神色很和蔼、很和悦,很有耐性就在那等,等我们拍好了,笑一笑他走过去。我感觉这户人家的德风,不只影响他们家,这整个地区都影响到。所以这真的是「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把这个德影响到自己的整个故乡去了。
    人生要努力留得下来的,人生也要努力带得走的。诸位朋友们,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不想清楚不行,为什么?因为我曾经听香港人说,我们什么都快,就是死很慢。香港人什么都快,走路干什么、吃饭都很快,就是死很慢。人死很慢是最苦的,是不是?对!传统文化讲「五福临门」,有财富、有健康、有长寿,又好善行、好德,最后一个是善终,就是好死。我们注意去看三十年前,我记得小的时候,很多长辈八十几岁了,突然有一天没睡醒就走了,很安详就走了;可是近几年很少听到老人家睡着就走了。为什么能这么好走?没有罣碍、没有执着,而且常行善事。《德育故事》里面,很多人一生行善,要走的那一天,天神来接还听到天乐。现在很多人走,都在哪?都在医院走得多,而且之前的急救特别痛苦,所以现在还可以写临终的时候不要急救了。所以要带得走的,这个身体也带不走,不能执着!身体都带不走,妻儿带得走吗?钱带得走吗?带不走的东西,你还留一堆,之后就打架了。所以林则徐先生提醒我们,「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他满贤能的,「则损其志」,他一想我爸爸留的钱,三代都花不完,我还努力干什么?本来可以成范仲淹,最后变谁?「子孙不如我」,子孙程度比我还差,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他已经比较愚昧,你又给他钱,吃喝嫖赌都来了,「益增其过」,他的过失都来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就留德行、留阴德,于冥冥当中积阴德庇荫后代,这是有智慧人的选择。
    我曾经跟大家讲过,我遇到一位很有智慧的长者卢叔叔,他二十九岁就当专业总经理,专门解决企业问题,他是企业的医生,可是他的儿子从来没有到过他总经理办公室。不然那小小年纪,一到办公室去,跳上很舒服的椅子,无形当中虚荣心就上来,要护念好孩子的善心;到公司去一看,总经理的儿子就特别宠爱,都会影响小孩。公司派车来接,从来没有在他们家门口接过,都是在巷子外面,不要让孩子看到,我爸爸那台车多跩、多炫,台湾是怎么讲?嚣张。真的!我们要冷静,我们自己有虚荣,孩子什么时候上身自己不知道。有个出租车司机,把他孩子送到收费比较高的幼儿园,有一天亲自载他儿子去,结果到了他儿子下车,他没急着开走,刚好他儿子的同学走过来,两个人一起并肩走,他就听到那个同学问他儿子,这个是你的谁?那个是我们家的司机。你看孩子虚荣心来了,都在那里比谁家的车比较好,谁家的房子比较贵,所以护念孩子的善心很重要。不然到最后就像格言里面提到的,「毋以嗜欲杀身」,人不要养成坏的习性、欲望,伤害自己的身体;「毋以货财杀子孙」,留了一大堆财货,子孙去争去夺,那反而害了子孙。所以范仲淹先生没留什么钱给后代,把真正的道义留给后代,他一千多年后代子孙不衰,这么兴盛。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真理,人算不如天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曾国藩先生的外孙聂云台先生,他民国初年住在上海,上海是最明显看到大起大落的人家,他总结这些经验,写了一本书叫《保富法》,保住财富的方法。大家可以上网,应该找得到这个数据。他其中提到,有个商人很有钱,清朝末年发生严重的灾难,他是开钱庄的,现在叫银行。他有个分公司的经理(掌柜的),捐了五百两,他有几百万两,捐了五百两,被他骂得半死,这我的钱,你怎么可以乱捐,我有财富的原因是什么?只进不出,这就是我有钱的方法。后来民国了,他的钱换成那个时候的大洋,好像是三千万的样子,非常有钱,是三千万。大家看过民国那个大洋没有?请一餐饭,一个大洋下去,可能就差不多了。结果他三千万,有十个子孙,每个人分三百万大洋,不到几十年全败光,其中有一、两个孩子德行还不错也败掉。有时候我们看这个人不错,怎么会人生这么不顺遂,经典当中告诉我们,「为善必昌」,一定可以昌盛;「为善不昌,其祖上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他祖上做了一些事不好,影响到他,他有余殃,余殃尽了,他的善还是能够得到好报,所以我们行善要有信心。「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其祖上必有余昌」,昌尽还是必殃。说实在的,那个人能赚三千万,那是他祖上的阴德在庇荫他,人还以为自己很有本事,误解了这些道理,结果后来子孙统统都沦落了。为什么?世间这么苦,你就看着那些人饿死,所谓「积财伤道」,还是要随分随力去帮助,甚至濒临死亡的人。
    在历史当中记载着春秋的财神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兴的,陶朱公。他离开勾践以后自己做生意,「三聚财,三散财」,愈施愈多,财布施得财富,这是人有财富、有富贵的真正原因,多行善行,多行布施。所以我们看到在金融风暴当中,我在大陆认识好几家企业,他们都很乐善好施,在金融风暴当中都没有什么影响。其中,因为刚好去年底,他们办了一期六百个企业家的课程,而且他这个课程很有意思,全部是公司的负责人来上,六百人。其中有十几个当地的企业家来做司机,你看他们是得利益的,喜欢更多的企业家得利益。这十几个人当司机,从大江南北来的人,一坐上去,一看,这个人耳垂这么大,脸这么宽,一看就不像司机,这么一询问下来,某某饭店的老板帮他开车。大家看,开始上课了没有?上课了,这堂课可能比台上更震撼。传统文化能让一个企业家,他得利益以后,希望更多的人得利益,纵使他是做义工开车,他都非常欢喜。这几位企业家,我们跟他交流的时候,他就谈到,他说这种去帮助人的快乐跟赚钱的快乐不一样,所以老祖宗讲的「助人为乐」,「行善最乐」。
    这些企业家他们投入这些公益的事业,其实就像《大学》里面讲的,「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领导者很重视仁德,甚至于是希望伦理道德能够在社会当中推展开来,他底下的人佩服他的领导者。这次主办的当中,有一个是大洲用品公司,他的员工有一千多人,全部都学《弟子规》,很多员工都只有初中毕业,可是学完以后很认真,气质比现在的大学生还好,还有礼貌。所以很多大学的老师去他们公司参观,都觉得很汗颜,我们大学的孩子,都不如这些初中没毕业的都有,他们的礼貌都比我们的孩子还要好。所以他整个员工就很有使命感,我们要做好,我们是传统文化的旗帜,我们应该给社会一个好的榜样。这个企业就是心怀天下,心怀整个民族文化的承传,用这种心境来经营,我们相信他的向心力一定会很强的。
刚刚提到五福,俗话讲的「死生事大」,我们要努力带得走的,这个身体终究会用坏掉的,所以这个身体结束以后到哪里去,是这一世最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里就觉得,这是宗教的问题,其实人应该去明白这些真相才好。智慧带得走,所以人在要走的时候非常清楚,那一定是好地方去;假如是胡里胡涂的,那很可能就沉沦。其实这个概念,我不是在宗教里面思考的,我记得我念大学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前世今生》,大家看过没有?看过。这是西方的医生、科学界的人,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了人有轮回转世,人不是这一生走了就没有了。所以锺茂森博士有特别针对西方这些几十年来研究出来的结果做了演讲,大家可以上网去查,《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这会给我们人生一个很好的思惟,这一辈子怎么好好经营,我下一辈子是提升的。其实人生跟读书一样,学得很不好留级,更惨的还会什么?降级,学得好可以升级。所以带得走的就是灵性,带得走的就是智慧。
    而且他在轮回转世的报告里面,还提到有一个印度的女孩,她没几岁,可是就跟她爸爸讲,那里是什么样子,有一户人家里面有什么人,讲得清清楚楚,他爸爸很吃惊。后来开车开到那个附近,她愈讲愈逼真,之后就跟着那些研究的科学家一起到那户人家去,就开始给她考试。然后就说,比方说她的亲人,她的儿子进来,然后就跟她讲,那是妳的外甥,就骗她,然后你就看那个小孩,看着她前世的儿子,她才六、七岁,看那几十岁的大男生,就像妈妈的眼睛一样看着他,骗不了她。后来还给她做一个测试,把她前世的先生找来,然后测试说,有什么事情只有你们夫妻知道?然后那个小女孩就说,他还欠我多少钱没还。那个先生流冷汗,这个只有我太太知道而已,其它人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这一生要开悟,不要耍小聪明,不要占人家的便宜,为什么?一占人家的便宜,下一次再遇到,要加上利息、加上通货膨胀,全加,一点便宜都占不了。人这些道理明理了,那这一生坦坦荡荡的做人,理得心安。
    我们这一生要提升自己的灵性,要留下德行,首先还得从老祖宗的教诲当中说到,要修身、齐家,还得要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样修上来,最根本的还在格物,格除人的习性、欲望。所以要去掉这个贪心、去掉坏的脾气、去掉傲慢、去掉愚昧、去掉怀疑,很多这些人的习性,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从根本下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有仁慈心、有孝悌,这些习性就能伏得住。所以《孝经》才告诉我们,「孝悌之至」,一个人孝悌的心达到极致;「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你的智慧就彰显起来,所以格物的功夫,首先从孝悌做起。我们承先启后就把德行留下来,启发后代子孙,那首先要留孝悌。我们昨天在唱到跪羊图的时候,「福禄皆由孝字得」,我们孝了,很自然的上行下效,下一代家道就传下去。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户崔氏的人家,他们的曾祖母(算是阿祖)没有牙齿了,结果她的祖母每天自己盥洗干净,上堂去给她这个婆婆喂奶,因为她没有办法咬东西。你看这个媳妇很有孝心,喂她的婆婆,她婆婆吃完以后才去喂孩子,都是先想到孝。所以当父母每一次都是先想到自己的父母,这个孝道就传给孩子。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跟孩子一起吃饭,还有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时候,挟起来的菜,第一口给谁?给孩子?挟菜重不重要?道!道在哪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道,都是落实孝的这颗心,一挟起来马上想到父母,挟给父母,这个孝道就传下去了。我们有同仁就回想,他是山东人,非常注重祭祖,每一次除夕吃水饺,热腾腾的第一盘出来,爸爸非常庄重的叮咛他,「恭恭敬敬的端到祖宗的灵前,不可以打喷嚏,不可以说话」。毕恭毕敬赶快端去放着,端好了,再跑回来,第二盘给谁?给爷爷奶奶端过去,做得很自然,孩子就觉得这就是我做人的根本。所以在吃饭当中,在先后的顺序当中都是把孝道落实下去。你看同样吃饭的顺序,现在吃饭的时候谁先上桌?你看现在都颠倒。比如打电话,应该是孩子到了给父母打电话,现在转成什么?父母给孩子打电话。连吃饭顺序都是颠倒的,现在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没吃,孩子砰就跳上去,大人还没吃,他已经吃饱了。
    曾经有一个儿子,带着女朋友回去给父母看,结果父母还没吃,两个人上去吃完拍拍屁股,好了,我们走了,没教!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生活细节,人的善心都是在生活当中培养出来的。当他吃东西的时候都不会想到父母、都不会想到长辈,他什么时候想到?缺钱的时候想到了。女儿发短信来了,一打开,「爸,没钱了」。儿子发短信来了。真的,年轻人不提醒都这么干,结果我们这么讲的时候,那个大学生惭愧!他说我父亲的手机里面,只要我发的他都舍不得删掉,结果全是要钱的。这个父母真的是无私的付出给孩子,连要钱的都这么宝贵,舍不得删。当我们子女真体会到父母这颗心,行孝就很自然,还有什么勉强。我记得,我跟爷爷住一起的,爷爷看着我们长大,感情非常好,每一次吃饭,我爸交代,来,去叫爷爷吃饭。我爷爷会在哪里下棋,会在哪里跟人家谈天,我差不多已经清楚了,礼拜二可能在哪,礼拜五可能在哪,都有默契,祖孙的默契,每一次都找得到。「阿公,吃饭」,那个声音传过去,旁边所有的邻居一听到,很奇怪,不由自主的都smile,你看天伦,每个人感觉都很欢喜。然后就看到我爷爷,「我孙子叫我吃饭,抱歉」,然后就牵着我就走回来,你看多快乐。家道!这叫什么?「得乎道而喜,其喜曷已;得乎欲而喜,悲可立俟」,孝悌的道没传,他好的没学到,一定学到自私,他不为爷爷奶奶想、不为父母想,就变成为自己想。你看我们刚刚讲的,去叫爷爷奶奶吃饭,很高兴,这是得乎道、得乎天伦。
    我记得我小时候出去的时候,一看到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就买,然后抱在怀里。我一买我就高兴,坐在游览车上一直高兴回来,因为我只要想到,我奶奶接到那个东西,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样子,结果奶奶一接高兴多久?高兴一辈子。尤其是刚买回来那两个礼拜逢人就说,你看孙子给我买豆腐乳,来,你也来两块吧。好东西跟人家分享,你看我们现在想到了,都还很高兴。得乎欲,我们不挟给父母,挟给孩子,满足了他的私欲。父母挟给他,爷爷奶奶也挟给他,请问这个家谁最大?看挟菜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里面的身分,有没有?谁是皇帝?小孩是小皇帝,所以所有的人都应该替我服务,你看他的恭敬心、孝心从哪里长?被服务久了,人不知不觉就有一个态度,应该的,理所当然,所有的人替我服务都应该的。你十次有九次满足他,有一次不满足他,他就发脾气,大发雷霆。在深圳有一个女孩六岁,刚好出去逛街,她想买的东西,她妈妈说没钱,她当场打她妈妈的脸,打得都肿起来。旁边的人看了,妳这个女儿太不象话,妳不好好管教管教她。她说我舍不得打。舍不得管教,以后谁管教她?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曾经去访问一个很有德行的干部,他的老母亲八十几岁了,他是个孝子,他的母亲不敢坐车,会晕,他从乡下跑到县城里面,用板车推他母亲去,最少要推五个小时,你看这么孝!就这样推,因为孙子住在城里,要去看孙子,就这样推着老母亲过去。这个老人家讲的话很有意思,她说:「我们管教他还知道轻重,以后出去人家管不分死活」,是不是?你现在把他管好,那是真正护持、真正慈爱他,让他做人做事一辈子受益,等到管不住的时候,那就麻烦了。所以管教孩子「少成若天性」,要从小好好管。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现象,要有一个很自然的思考,六岁的孩子打母亲,买不到东西生气,请问这个事情是结果,恶因什么时候埋下去的?可能是一、二岁的时候,第一次出去买东西,然后她想买那个,妈妈说:这个已经有了,别再买了。我不管,就开始坐在地上哭了。这个时候怎么办?诸位朋友们,孩子要靠你吃穿的时候,是你最好教他的时候,他不得不听你的教诲。孩子假如不靠你吃穿的时候,他就不听你的话,所以当他十三、十四岁的时候,他常常就跟你说,不要拉倒,我离家出走。那个时候就不好管,要趁小管,把他的坏习惯扭过来才行。这要下决心、要很有耐心。
    所以一、二岁那个时候,第一次,慎于始没有把握,慢慢的他就愈来愈嚣张、过分。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曾经跟我妈妈要过东西,每次了解这些情况,就很感激父母的恩德,没有把我们宠坏。其实我是很有条件做败家子,大家看得出来吗?我是长曾孙,长孙、长曾孙,幸好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平等,没有跟两个姐姐不一样,不然我就完蛋了。所以我犯错的时候,我爷爷都说:打,这没打怎么可以!这个爷爷太伟大了,虽然我那个时候觉得他很无情。所以人,你真爱护一个人,有时候他要十年、二十年以后才懂!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坚持对的去爱他,这才是真正有智慧,也是真慈悲。慈悲不是滥慈悲。所以我爷爷很有威严,然后母亲也都配合父亲教训我,也不会给我袒护。每次我被处罚,我妈妈头都低低的,都不看我,可能她怕她受不了,心软,所以宁可不看。我妈不看我,我只好看我爸,然后我爷爷很聪明,马上把我奶奶带上去,断了我的粮草。不知道爷爷有没有读过《孙子兵法》?只要有长辈溺爱,那个孩子一犯错,不先想自己错在哪,首先想躲在谁的后面就没事了,孩子的聪明都用错地方。假如父母很有原则,孩子时时都知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你看孩子一、二岁的时候,要做什么?小朋友这个东西给你,他马上怎么样?看谁?看爸爸、看妈妈,爸爸妈妈就是他做人的标准。这时候你都抓得很清楚是非善恶,他就从这里学到了,三岁看八十。
    所以我那个时候给我母亲耍赖要买,结果我母亲不理我,继续看她的书。我看不行,要使出浑身解数,就开始在地上打滚,滚了十几分钟,我开悟了。第一,冬天的地上很冷;第二,打滚其实也满累的,拍拍屁股走了。我妈还是不看我,你看定功很重要,假如我站起来,我妈说:你再闹、再闹!好,下次走着瞧,是吧。妈妈统统一句话都不说,那种威严就觉得好像我是无理取闹,自己都觉得很惭愧。所以非常慎于始,不让孩子这种无理取闹,孩子就觉得这样没有用,他自然就守规矩。为什么管不了?他每次无理取闹都有用,都把父母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我哭到第几声的时候,我妈妈就受不了,当然他就予取予求,他攻城略地,我们就麻烦了。所以真爱护他,真的这些是非善恶的原则一定要坚持好。我们看到这个孝,就从生活当中时时都能先想到父母开始,《弟子规》才讲,「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都是道。坐个椅子有这么严重吗?行为本身,心行是相应的,每个行为都在影响他的心境。你看爷爷奶奶都没坐,那孩子就先坐下去,他的恭敬心去哪里长养?很自然的,父母,爷爷奶奶先坐,那一分孝心直接就感染了孩子的心境。
    刚刚讲到的唐朝这个崔氏,她这位媳妇有德,先照顾婆婆,后来这位婆婆就把所有的子孙召集起来:这个媳妇太孝顺了,我非常感激这个媳妇,我对你们没有什么要求,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你的奶奶。因为她是曾祖母(阿祖)。结果这个家族成为唐朝所有当官的人家当中,他们家是第一家族。所以人的福分,真的最大根大本,孝悌当中感福报来的。现代有一个很孝顺的媳妇,婆婆生病了,她得常照顾,结果要种田,那个地方分田地,她就要了一块最差的地,因为离他们家最近。结果她就这样付出,她的儿子才念小学很感动,跟她的母亲讲:「妈,妳不要这么赶,中午饭、晚饭我来替妳做,哪一些我帮得上忙,照顾奶奶的都由我来」,马上就传递出去了。后来过了一、二年收成,本来她那一块最差的地,反而收成很好。当地都在传,这一定是孝感天地。所以天地都能跟人心起感应作用,你看她侍奉她的婆婆,她的孩子孝心长了,一辈子都会孝顺她。其实我们只要能去体会到父母,时时把我们的生命看得比他们还重要,能体会到父母的心,行孝就不难。
    母亲整个怀胎的过程是很辛苦的,我自己也是有去了解,请教一些曾经怀过孕的。她们都提到害喜的时候,像晕车一样很不舒服,到最后临产前,连翻身都很不好翻。我们俗话都讲,生一次产是过一次鬼门关,虽然现在医学比较发达,但事实上生产的过程,十几分钟、一段时间就有一个阵痛,我曾经问过,那个比喻好像就是拿一把小刀割一痕、割一痕那种痛的感觉,而这个生产的痛比癌症还要痛。当母亲把我们生下来之后,她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把自己人生这么大的痛苦完全放下,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所以母亲那一念心,至诚的爱心,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那是我们要用至诚的孝心去回报,那个不能用钱回报的,那回报不了,那是无量的,钱是有量的。其实说实在的,假如母亲,我们那个时候刚生出来,三岁以前没有行为能力,父母就拿个钱,你自己买东西去吃吧,我们活得到现在吗?活不到。我们要想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在里面,一把屎、一把尿,读书要担心我们的学业,上了大学要担心我们的工作,出社会担心我们的事业、担心我们的婚姻,有了状况,比我们还要担心。
    像在读大学的时候,体会不到父母的心,难得回家,一回家又往外跑,这太不孝。人真的要被教育,不然都提不起这分孝心。你看每一次我们说我们要回家去了,一、两个月没回来了,父母一知道,像过年一样,赶快买我们喜欢吃的东西,就赶快做。回到家里吃,太久没吃到妈妈煮的,吃得可高兴,才回过神来,「妈,你为什么不吃?」妈妈说:「你吃就好了,我不饿。」妈妈看我们吃,高兴!「你看又瘦了,多吃点。」有个大学生回去,他母亲给他煮水饺,母亲太高兴儿子回来,包好以后才发现忘了放盐,结果急中生智,到药局去买了一个针筒,把那个食盐水搅好,你看人有爱心,灵感、创造力就出来了,然后拿了针筒就一个一个水饺这样打进去。后来儿子回来了,太久没吃,一坐下来就拼命吃,吃了几个才回过神来,「妈,妳也来几个水饺」,你先吃。儿子继续吃,突然母亲就笑了,「你妈妈老糊涂,包水饺包得太兴奋,居然连盐都忘了放,幸好我想到一个方法,这个针那么细,打进去不会再漏出来,还好吃吧?」孩子听了觉得挺有意思的,笑了一下,他继续吃。可是接下来挟起来,突然间他脑海浮现一个影像,就是他母亲小心翼翼把那个食盐水打到每一个水饺里的那个情境,当下这个大男人水饺吃不下去,眼泪流下来了。
    所以我们冷静下来,父母的爱没有轰轰烈烈,可是却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当中,只要我们肯用心去体会。我们静下来,父母的爱护都在我们的心中,马上就浮现起来,我们在生病的时候、发高烧的时候,父母几乎整夜没怎么睡。父亲的那个大手,过没多久时间就在我们的额头上;突然感觉到我们已经退烧了,都可以从父亲那个手里面,感觉到父亲的心踏实了、安心了,才回去睡安心觉。我们能体会到了,孝就自自然然流露出来,家道也传下去了。好,这节课先跟大家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