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盛世抑损情欲,衰世纵欲享乐

刘余莉教授主讲 

  
  《晋书(上)》记载:“三代之兴,无不抑损情欲;三季之衰,无不肆其侈靡。”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能够兴盛,无一不是因为抑制自己七情五欲的享受。夏、商、周三代最后之所以衰落乃至灭亡,无一例外的是因为太放肆自己的情欲,过分地奢华、过分地浪费所导致的。


  在《政要论》上有这样一段论述更加精辟:“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歴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尧舜之居,土阶三等,夏日衣葛,冬日鹿裘。禹卑宫室而菲饮食。此数帝者,非其情之不好,乃节俭之至也。”也就是说,凡是修身、治国的人,关键点都是在于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所以经传
(此处指《礼记》)上有一句话说:“欲不可纵,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考察历史会发现,凡是有家有国的人,之所以能够获得昌盛,没有不是凭借于节俭的。他失去天下,也没有不是因为过分奢侈浪费所导致的。节俭的人,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奢侈浪费的人,一味地放纵自己的情欲。放纵自己情欲的人就危险了,节制自己欲望的人就可以平安了。尧、舜所居住的地方只有三级土台阶,夏天穿着粗布所编织的衣服,冬日也是只穿着鹿皮制成的大衣,他们的衣服都是很粗陋的。
禹也是同样,他的宫室非常简朴,饮食非常微薄。这几位帝王并非生来“情之不好”,而是他们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节俭。恰是因为节俭,能够使天下太平。


  中国古人讲:“欲是深渊。”一个人的欲望一旦打开,就没有边际。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从哪里做起呢?《大学》上说,要从“格物”来做起。“格物”就是格除自己的物欲,使你面对财色、名利都如如不动,这才叫有定力,才能够明智。“格物”之后才能够“致知”,你的智慧才能够显明。“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你才能把心放正,你才能够去治国、平天下。

 

  所以,我们要想修身,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己的境界,从哪里做起呢?应该从格除物欲做起。我们吃、穿、住、行都要力求俭朴,不要拿钱来奢侈浪费。西方人童年的时候是天堂,要什么父母给满足什么。特别是圣诞节的时候,孩子平时所喜爱的玩具、所喜欢的吃的,应有尽有,一应俱全。但是,古人告诉我们:“从俭入奢易,从奢返俭难。”一个人以前生活很俭朴,让他过上奢侈浪费的生活,很容易。但是,一旦他奢侈浪费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已经自然了,再让他过上俭朴的生活,那就很难了。那么,从小父母就满足他各种各样的欲望─吃喝的欲望、玩具的欲望,还有穿戴的欲望等等。结果一旦欲望之门打开,自己都控制不了了。为了满足这种不断膨胀的欲望,中年是战场,中年就要去和别人竞争,因为不竞争好像获得不了自己的最大利益。为了和别人竞争,每天工作压力很大,因为他喜欢提前消费,工资还没有拿到,就已经买了车子、买了房子,为了还这些债,每一天要拚命地工作。中国人不喜欢借债,因为借债过日子压力很大,日子过起来也没有味道,不如自己在欲望上有所节制。到老年的时候,由于西方人没有这种“孝悌忠信”的教育,儿女也不知道孝养老人,只知道为了自己欲望的满足而奔波、工作,很劳碌,也没有时间去看望父母,所以老人都被送进了养老院。很多人一提起西方的养老制度还很羡慕,“你看西方国家养老,自己也不用愁”。确实,他们的养老院物质条件非常的好,冰箱、电视应有尽有,而且也有人照顾他们的生活。但是,老年人情感上的需要很少有人能关心到。因为儿女都是为了工作忙碌,只是到了耶诞节的时候偶尔给他们寄上一张贺卡。他们拿到这个贺卡,见人就说,逢人就讲,说我这个儿女还没有忘了我。老人就这样过着整天和电视为伍、坐吃等死的生活。而外国人看到中国人三世同堂,一家老少生活在一起,其实是非常地向往、非常地羡慕。但是我们却放弃了这样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向西方学习那种“童年是天堂,
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墓”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人从小教导孩子要勤俭持家。所以,曾国藩虽然做到了四省总督,家庭非常的富裕,但是他仍然要求孩子,自己的家事自己做,而且告诉他们要勤俭持家,不能够放纵自己的欲望。人在童年的时候应该积福、惜福,一个人一生的福分是有限的,不能年轻的时候都糟蹋光了。中国人有一句话:“少年得志大不幸。”少年的时候就非常的有钱有势,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福分,还大手大脚地放纵奢侈,很快就把自己的福分给消掉了。所以中国古人与西方恰恰相反,我们从小教导孩子勤俭持家。我们去参观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看了之后非常感慨!为什么?因为这些家族虽然非常的富裕,但是无一例外地都是用《论语》来教导子孙。甚至他们家的亭子上,写的都是《论语》上的教诲。他们能够富贵超过三代,都是因为勤俭持家、孝悌传家。所以我们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很好、很富裕,也不能够随意地浪费,要懂得惜福,懂得积福。中年的时候,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来贡献社会,回馈国家,服务人民。当一个人心中有这样一种观念的时候,他即使承担很重的工作,也不会感受到压力。因为他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对于社会的和谐,乃至于千秋万世所做的贡献,看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他没有压力。由于中国人把儿孙教导得很好,到老的时候,儿女围绕膝前,享受着天伦之乐。这就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人生轨迹,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尚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帝禹的孙子,也就是启的儿子太康,他身居帝位,但是不务朝政,非常喜欢游乐、打猎,放纵自己的情欲没有节制,百姓对他都非常地怨恨,而他还不知道反省。他到洛水之南去打猎,打了百余天都不回京都。这时,有穷国的国王后羿趁着国民怨声载道,把太康拦在了黄河岸边,不让他回国。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候着他们的母亲随从打猎,在洛水和黄河的交界河湾之处被拦住后,几个弟弟就埋怨太康不理朝政导致了现在的困境。他们五个人分别作了一首诗来劝诫太康。


  第一个弟弟就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廪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弗敬?”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这个根本牢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我看天下的愚夫愚妇,都能够战胜我。对于民怨,岂能只在乎已经显露的?应该在尚未显露时就有所谋划。我面临亿万的民众,危惧的心情就像用腐朽的绳索驾驶六匹马拉的马车。作为民众的君主,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第二个弟弟也说了:“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他说,在我们老祖宗大禹那里有教训,在内兴起迷恋女色之风,在外又兴起游猎的风气,喜欢饮酒没有节制,又迷恋歌舞,住着又高又大而且墙上雕绘着图饰的屋宇,有上述情况之一,则没有不灭亡的。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更何况这六者都有呢?


  第三个弟弟就说:“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他说,只因为有了尧帝,才占有了冀州这块地方。如果丢弃了尧帝的治国之道,扰乱了尧帝的法纪纲常,就会招致灭亡。

 

  第四个弟弟说:“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荒堕厥绪,覆宗绝祀!”他说,我们十分圣明的祖先是众多诸侯国的君王,他有治国的法典和规则,把这些都遗留给子孙,但是我们现在却荒废了前代人所留下来的事业,覆灭了祖宗,断绝了祭祀!


  第五个弟弟又说:“乌乎曷归?予怀之悲。万世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他说,唉,我们将何以回归呀!我的内心怀着深深的悲伤。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怨恨我们,我们还将依靠谁呢?我的内心充满了哀伤,脸上蒙着深深的羞愧。平日不慎修自己的品德,虽然后悔,难道还能追回吗?

 

  你看,古代的这些君主,一旦骄奢淫逸,还有旁边的人,还有贤明的弟弟来劝告他。我们现在的一些人也过得骄奢淫逸,不仅没有人劝告,大家还赞叹他、称颂他,还对他溜须拍马。这就助长了他的不良作风,导致他不以骄奢淫逸为耻,反而以骄奢淫逸为荣了。这是很可悲的事情!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lyljs150924.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 群书治要十讲 刘余莉教授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