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 而教女为尤要 |
钟茂森博士 |
|
印祖常说,“吾”就是印祖自称,“故曰”就是过去常说,这个话我在《文钞》里头看过了好多好多次。说“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教儿女,这是天下太平根本,前面已经做了阐述。教儿女当中,“教女为尤要”,更重要。为什么?底下就说明,“以人之幼时”,从小“专赖母教”,母亲教育是最为关键。母亲是女的,女子,所以教女重要,把母亲教好了,将来她儿女一定好,这个道理我们不难懂。底下又说,“父不能常在家内”,古人讲的男主外女主内,一谈到这一点,有一些人就有点异议。我在推行女德教育的时候,也常常遇到这种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关于男主外女主内这个问题,一个是讲三从四德的问题,夫义妇听的问题,为什么要听他的,他不能听我的吗?都有这些问题,现在讲男女平等。所以这些问题要是不把道理讲清楚,推行女德是有困难。实际上女德的教育是古圣先贤智慧的结晶,它是随着人的本性来教化。就好像孝道,孝心是人的天性,父子有亲是天性,他随着人的天性教化,很容易教化。男女的关系也是,它也是天性,男为阳,女为阴,阴阳之间这个结合,它就各有各的性质,各有各的特点,要循着它的这个特性去教化,这就最容易成就。
为什么男主外女主内?这是由男女之间的特性决定,男为阳,喻为天,天是动;女是为阴,阴喻地,地要定,地要是不定,老地震可就麻烦了,大地不能动,它要永远的安住,厚德载物,它定得住,它才能载得住,要不然它怎么厚德载物?你看天行健的行就是要动,健不仅要动,还得要动得多一点,天行健,要多动,要去进取,自强不息,天和地不一样。所以由于这种特性,就有分工不同,夫妻一结合,双方有个分工。分工没有说不平等,只是分工有区别,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没有说主外的就重要,主内的就次要,没有这么说。反而应该怎么说?主内的更重要,主外的还是次要。如果你问我非得分一下谁重要,那我说主内的重要,对不对?就像一个国家,中国过去没有外交,从建国一九四九年一直到一九七三年才开始有外交,这段时间它不是人还活着吗?这国家不是还存在吗?所以它没有外,没有外交关系,主内它得要主得住,这个国家就能存活。所以外是可以不要,内不能不要,你说哪个重要?
更何况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是后代,这个后代不仅说光能生就叫后代,生了之后得养他,得教他,他才能够长大成人,才能继承一个家的家风家道家学家业,这才是叫后代。这个工作男的做不了,男的只能辅助,主要是由太太来做。第一个你生得靠太太生,男的不能生,是不是?你说要平等,那你要男的也生才平等,是吧?这不能,他人长下来就是这样子的,就得分工,你不分工你怎么行?所以现在有人做变性手术,变性手术,男的变成女的,那他还是变成女的才能生,是吧?就是分工不同,男女有别,这个别就是分工。所以生得靠太太,养要靠太太,教还要靠太太,这是一个家最大的一个使命,无后为大,最大的就是要有后,所以太太的使命最为重要,当母亲是最重要的。
所以古代社会不是说男尊女卑,没有那个说法,是讲什么?倒过来讲还有道理,男轻女重,女子比男子更重要,这是真的。家庭没有母亲不行。所以把这个讲清楚,就知道原来弘扬女德不是说贬低女性,不是说要复古,恢复到封建社会,让女性没有地位,不是,真正是认清女性的伟大使命,然后你做最重要的这个工作,教养后代,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以印祖讲,“治国平天下的大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男人只有一小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提倡女德教育不是贬低女性,恰恰相反,是提升女性,让女性更知道自己的神圣使命,让男性也能够尊重,更尊重女性,更知道女性的重要性。还关于三从四德问题、夫义妇听问题,这就不赘述,大家有兴趣就看末学这篇拙作,《窈窕淑女的标准》,上面有,尤其是前面一章。简单的讲夫义妇听,夫得义,妇就听,听的是义,不是听的是夫,明白吗?这叫夫义妇听,所以别听错了。
所以父母之间的分工,父主外,经济生活,这个得要保证,虽然不是最重要,但是没有也不行,所以就得合作。但是如果是父亲工作能力低一点,挣钱少一点,也没关系,孔子、颜回都是贫穷的人,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孔老夫子他也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饭疏食,吃的就是很粗疏的这些食物,粗茶淡饭,茶都没有,饮水,喝就喝白开水。曲肱而枕之,没有枕头,睡觉没枕头,睡着胳膊肘,曲着肱,就是曲着手臂来枕在手臂上。这跟佛家的吉祥卧有点相像。这么样的清苦的生活乐在其中,颜回不改其乐。我们学习圣贤文化,首先得熬得住这种生活。蕅益大师大师讲的要担起颜子箪瓢陋巷家风,否则你不能进入这个门来。所以经济生活即使不富裕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教育好后代。所以母“常不离子”,母亲教育是最重要。母亲“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都可以做孩子的榜样。就像我母亲她对她的父母就很孝顺,逢年过节,写生日的贺卡,买生日的蛋糕,给老人家表演表演节目,我们家并不富裕,也只能干这些。你说出去摆多少围桌子来吃吃饭,我们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但是我们也能够用我们的这种方式来表达对于父母的孝敬。关键你有这样的心,让父母欢喜,尊重父母,这样孩子潜移默化就能学到。所以我也净给我妈妈写一些赞美诗,生日贺卡,很多。这都是父母怎么带,儿女就怎么学,上行而下效。
“见闻已熟”,心中就已经成为成规,很自然,他不必刻意,自然他就能够行孝,就有道德,再加上常常训诲。不能说原来根基奠定得好就行了,过去可以,现在还不够。为什么?现在社会污染严重。古人是三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可憎。现在三日太长了,一日都不行,甚至有时候一个上午不看都不行,一个下午不看也不行,就得天天看,常常看,常常来受教,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不堕落。我自己回想,我今年三十八了,从小得到母亲的教育,还算根基算是比较正一些。真正说在圣贤教诲当中得利,还是因为听我们老恩师的经教,我是十八岁开始接触佛门,十九岁就开始听老人家的经教。后来到了美国留学、工作,又到澳洲工作,这么多年不至于堕落,真的得力于圣贤的教诲。天天都没有离开师父老人家的经教,一天平均至少是两个小时,这是至少的。常常都自己有静修的时间。所以现在我们都感觉到这样,哪怕是现在我天天基本上十个小时到十六个小时钻研经教,假如说有一天没有去干,就感觉到这个清净心就会退。所以可见得现在社会污染之严重。所以“常常训诲”,教子弟,“习已成性,如镕金铸器”,刚才我们第一堂课做了比喻,这里用金子来做比喻,我们要造一个金器,一个金像,你要搞一个模子,把金融了,倒到这模子里,那个器要是好的,模型要是好的,做出来的这个金器一定会好。这个模型就代表父母,儿女是这个熔金,他自己还没定型,他要用模子来帮他定型。这里母亲是尤为重要,因此“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因为母亲也是女子去做的,女子是要去教的,教女更重要。
|
|
恭摘自《天下太平之根本》钟茂森博士主讲 第二集
57-042-000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