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父母在生的时候能够尽到爱敬之心去奉侍,死就是父母去世,以哀戚之情来奔丧、来守孝、来祭祀。“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生民”这是一般人,天下人,根本就在这种孝道,所谓报本反始之心,报恩之心,知恩报恩,不忘亲恩祖德,这是生民之本。能够这么做到“生事爱敬,死事哀戚”,这也算尽到一般人的本分。这个“死生之义”,死是指父母,已经过世的人,生人就是现在还在生的儿女,父母与儿女之间的义,这是情义、恩义、道义,也算是完备。“孝子之事亲终矣”,孝子对於父母侍奉能够做到这样也就是圆满了。
唐玄宗的《注解》这里讲到,说“爱敬哀戚,孝行之始终也”,所以始於爱敬,终於哀戚。行孝你看真的是始於爱敬,父母把我们生下来,你看婴儿对父母那种爱敬之心念念不舍,真的是毫没有隔碍的,完全跟父母一体的心,这是始於爱敬。人能够保持这种爱敬之心,这一生都行孝,不仅对自己的父母,也对一切所有的人民,事诸父,如事父。父母走了以后,这个哀戚之心真的溢於言表,这是孝行之终,这个哀戚之心表现在“丧尽礼,祭尽诚”,这也就算尽到了孝道。“备陈死生之义,以尽孝子之情”,能够这么做到死生之义,父母跟儿女这种情义、道义、恩义也就圆备,孝子之情也就尽到。所以这是对於孝子丧亲这种做法、这种心态,夫子给我们加以说明。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404f.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