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出以就傅,趋而过庭,以教敬也”。这是讲到《论语》当中的一段典故,《论语》当中有一个叫陈亢的人,他来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也叫孔鲤,他问孔子的儿子,“子亦有异闻乎?”也就是说夫子有没有对你特别教导,你是他儿子。孔鲤说没有,但是说过一个,有一次孔鲤他过一个庭院过得很快,不安祥,“趋而过庭”,结果孔子就问,你有没有学诗?《诗经》你有没有学?伯鱼就说没有。孔子告诉他,“不学诗,无以言。”夫子告诉他,你如果不学《诗经》你就不会讲话,所以孔鲤回去就学诗。又一天他又过庭院,给夫子看到,就问他,你有没有学礼?孔鲤说没有,夫子告诉他,“不学礼,无以立。”就是你不学礼,为人处世你不懂得礼,你就不懂得如何做人,你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孔鲤也就回去学礼。这是孔鲤跟陈亢说了这么两桩事情。
结果陈亢听到之后很高兴,他说“闻一得三”,我听到孔鲤这么一说我得到三个感受,什么感受?第一“闻诗”,知道原来要学《诗》才懂得言语,第二“闻礼”,学礼才能够立起来,才能立足于社会,第三“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这句话就说,君子,孔老夫子真的是君子,圣人,“远其子也”,是什么意思?就是跟他自己的儿女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显示出做父亲的威严、尊严,能够让做儿女的他能够对父母产生敬意,所以这是教敬。《正义》当中有一句话讲到,说“父子之道,简易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故圣人因其亲严之心,敦以爱敬之教也。”这句话是解释唐玄宗这里讲的,“圣人因其亲严之心,敦以爱敬之教”,他这句话解释得好,说父子之道,父母跟儿女相处之道,不能够太过的简易,也不能够太过的亲近,为什么?“简易则慈孝不接”。什么叫简易?简易就是很多礼数都简便掉,没有了。现在父母跟儿女相处的时候你看很多都是这样,父母和儿女,父母没有那种理念,没想到礼不可缺,“不学礼,无以立”,人就立不起来,家也立不起来。所以很多父母跟儿女,你看儿女很小就一起玩,但是早上儿女不需要向父母问安,晚上也不需要跟父母道晚安,《弟子规》上讲的“晨则省,昏则定”没有,“出必告,反必面”也没有,儿女要出门也没跟父母打声招呼就走了,回来也没有报告,这些小小的礼节都忽略了,这太简易,简易就慈孝不接。这个礼是帮助一个家庭里面长养慈孝的氛围,所谓父慈子孝,如果礼数上都简易掉,儿女不向父母问安,孝也就没有了。所以孝道是要通过这些礼,这些小的事情当中去体现。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417.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