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这个是讲到对于兄长要行悌道,能够对兄长行悌道的,能够恭顺的,他自然对于年长的人,或者是比自己地位高的、名望高的、辈分高的这些人,都能够恭顺,这就是“士章”里面说的,“以敬事长则顺”。所以悌道就是恭敬、恭顺,能够以这个恭敬之心对待自己的长上,自然身体、行为就表现出顺从,这是悌道。实际上孝和悌是分不开的,因为内心里有孝道,所以自然对所有的比自己年长的人,都能够有一种恭顺的行为。所以孝和悌实际上是一不是二,乃至于八德里头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或者是五伦十义里面讲的,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兄友弟恭,这是五伦里面有十种义务,都是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为什么?因为这些德目实际上都出自于一颗本善之心,用浅显的话来讲,都出自于一颗爱心。这个爱心表现在父子之间的关系上就是父慈子孝,自然而然,那是人本有的性德,不是后天故意学来的,而是人本有的品德,用在兄弟之间自然就是悌道,用在君臣之间自然就是君仁臣忠。所以统统都是同一个爱心在起作用,在不同的关系上就有不同的德目。所以能够把一种德目做到圆满,其他的德目也统统做得圆满,所以才有孔子这里讲的能够移孝作忠。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716.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