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义》里面,这是邢昺他的注疏,是《孝经正义》,它讲到,“此章言为臣子之道,若遇君父有失,皆谏争也”。这是讲到,这一章是讲为人臣、为人子之道,做臣子的、做儿女的,如果遇到自己的领导跟自己的父母有过失,就应该劝谏。“曾子问闻扬名已上之义,而问子从父之令。夫子以令有善恶,不可尽从,乃为述谏争之事,故以名章,次扬名之后”。这是《孝经》当中当机者就是曾子,曾子他问到很多的问题,夫子一一给他做了解答。当曾子听到“扬名”之后,“广扬名章”之后,他就懂得很多道理,关于“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道理他都懂得了,接下来他就要问,如果儿女听从父母的命令,这算不算是尽孝?结果夫子也回答他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好,因为一般我们讲孝要顺,顺父母,顺父母是不是父母讲的都得听,父母的命令不用问正确与否就去实施,这样对不对?夫子告诉曾子说,那要看这种命令是善的还是恶的,不可以盲目的听从,盲目听从也不能称为孝,为什么?因为这是陷父母于不义。真正尽孝的人不能够陷父母于不义,应该帮父母树立德行,做有仁有义的事情。所以父母有过失的时候,儿女就要劝谏,这是在家里父子关系而言。在社会上有君臣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同理,在下位的,被领导的人,也有这个义务来劝谏领导,不能使领导陷于不义。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722.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