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上讲劝谏父母要“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见志不从,这是如果劝谏父母,父母不能够依从,甚至屡谏而不从,他不听我们的劝谏,我们见到父母不能够采纳我们劝谏的时候,会不会说我就生气,甚至会怨父母,还有更有甚者,要离开父母,离家出走,认为这样的父母不是好父母,就离开,更有甚者,把父母的过失到处去宣说,跟人家讲。讲父母的过失这是很大的不孝,真正孝子懂得隐藏父母之过,他对父母的优点他会跟别人赞叹,对于父母的过失他对别人闭口不谈,这种人是孝子。但是他见到父母的过失,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会劝谏父母,帮父母改过,这也是对父母的尊重。如果是有外人在的时候,你告诉父母你有这些过失,请你改正,父母有时候会难为情,下不了台,会很尴尬,由于尴尬可能会出现恼羞成怒,这些就懂得劝谏父母。《弟子规》上讲劝谏父母,“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帮助父母要懂得柔声下气,看到父母有过失,劝谏父母,帮助他更改、改正要“怡吾色,柔吾声”,而且要悄悄的,这是尊重父母,这样才能够帮助父母改正而不至于让父母生气。对父母依然是恭敬,不可以因为父母有过,就产生对父母的轻慢心、傲慢心,不敬父母就是不孝,哪怕父母满身的过失,我们都要对父母恭敬、礼敬,敬意绝对不减。就像舜王对他的父母一样,他父母一般人看简直是坏透了,把自己的儿子要置之于死地,你看是不是坏透了,一般人都会咬牙切齿,可是舜他能够敬而不违,对父母那种恭敬依然如此,不仅一点怨恨心都没有,还是那样的毕恭毕敬孝敬他们,而且不违逆他们,他们要我做的事情我照样做,而且很智慧的把自己解脱出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725.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孝经》研习报告(钟茂森博士主讲)(第十七集)52-266-0017 2008/7/17 

发布日期:2013-07-25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