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给我们讲靠孝道,为什么?因为他能够孝敬父母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他就能够开发自己本性的智慧,智慧是通过孝行而激发出来的,这种智慧一激发出来以后,他对於宇宙和人生的这些道理、现象都能通达明了。所以他也能够事天地,他知道在天地之间、在自然界里面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与天地鬼神之间的关系,他都能明了,这就是孝道的功用。不通过尽孝,智慧怎么能够显发出来?智慧不能显发,当然他对天地自然一切现象都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就不明也不察。就像我们现在讲科学,这一条告诉我们如何来研究科学,你这个事天地就是把天地宇宙的这些现象弄明白,这就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哪里来的?还是孝心来的。这个道理我们能明白,为什么?因为他对父母能够尽孝,处处想到父母,这心很细腻,父母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父母他一个眼神,儿女就知道父母要什么,马上去供养,父母一个动作,儿女就知道父母心里想什么,马上就去服务。特别是如果父母有病卧床的,或者身体虚弱说不出话的,这个时候更需要儿女的那种细心的去体会、去照顾。所以这样的一种心他去研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当然他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科学家,科学家不外乎就是用细心、用周密的思惟去成就的。
二十四孝里面就讲到一位科学家,三国时代在吴国有一个叫陆绩的,这个陆绩他是现在说是上海人,那时候在吴国,东吴,他就是一位科学家。这个孩子从小就很孝敬父母,常常都很细心的体会父母的需要。当他六岁的时候,有一次随著他的父亲到九江去拜见一位官员,叫袁术,袁术当时拿些橘子出来招待客人,结果陆绩这小孩就往他的袖子里放了两个橘子,等到临走告辞的时候,不小心袖子里的这个橘子就滚落到地上,袁术就在旁边嘲笑他,说你来我家做客,为什么走的时候还要拿两个橘子走,又吃又拿?陆绩就回答说我的母亲也喜欢吃橘子,所以我拿两个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看见他这么小年纪,六岁,你看就懂得常常念著母亲,就知道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大成就。果然陆绩成年以后可谓是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他做过一个“浑天图”,也注过《易经》,还撰写过一部叫《太玄经注》,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早期的科学家,深明天文地理。你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这个天文学、地理学原来也跟孝敬父母这个关系很密切,这就是讲到科学的基础原来还是道德。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806.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