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诗经》这首诗是赞美文王的,周文王的那种德行,东南西北四方都被他感化,所有的百姓统统归服,没有说不服的。这句诗文实际上是解释、呼应前面讲的“无所不通”这个意思。他的德行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因为这是圣人,圣人的那种风范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样,大家都敬佩他、景仰他、效法他,都服从他的教化,服从他的领导,所以天下大治。因为人心都能像圣王那样断恶修善,所以天下人有福,感应得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真正是和谐世界。玄宗的《注解》说,“义取德教流行,莫不服义从化也”。这句诗经的意思取的什么?“德教流行”,圣人的德行、圣人的教育教化能在世间推行,所接受教化的这些大众没有不佩服、敬服这位明王的道义。服义是服明王之义,是服天子,周文王他的德行。而从化,从就是服从、跟从,学习这位圣王而受到转化,原来有这些习气毛病,都改正过来,都不再自私自利,都能够大公无私,都能够以爱心对待所有的人,所以天下真的是太平。所以太平是果,因是什么?因是天子到百姓从上而下修行德行,修身慎行,修身慎行要通过教育,所以推广圣贤教育就非常重要。所以《礼记·学记》当中说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大学》里讲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庶人,就是从上到下,都是要以修身为本,修身慎行,修养德行,自己修养德行,从而教化大众,就是教学为先。这样的政治就是《孝经》里讲的圣治,以圣道治理天下当然天下和谐,这都是孝道的感应。所以“感应章”所讲的这个道理就是讲的是因果,圣人以孝道来教化百姓,百姓能够落实孝道,人人想到敬父母、敬祖先,修身慎行,自然感得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这是“感应章”,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815.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