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进见于君,则思尽忠节

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进见于君”这个见也有现的意思,古代见和现都是相通的。就是由国君任命,我有这个机会当个一官半职,为国君效力,“则思尽忠节”。这个节也是当操字讲,操行、节操。所以君子坐在这把交椅上,他就想到的是如何尽职。他的操行是正直的,他的心是忠诚的,乃至有必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可以舍身受命,即使是自己身负于粉身碎骨也毫不遗憾,为国家可以自己做出一切的牺牲。这个忠刚才讲的还有正直的意思,这种尽忠不是盲目的,不是说愚忠,愚是他有为国的心,但是他没有智慧,心也不够正直。正直需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完全只是顺著自己的国君、自己领导的意思,这也不叫忠。譬如说像《孝经》当中“谏诤章”特别说到这个问题,说“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儿女对于父母的号令盲目的遵从是不是尽孝?不是。同样道理,臣子对国君的这个号令,如果这个号令不英明,盲目的去遵从,也不属于尽忠。

  就像唐玄宗他有一个臣子,这个臣子叫颜真卿,颜真卿他在过去曾经被唐玄宗贬过官,但是颜真卿是一位非常忠诚的臣子。他的家庭有一篇家训叫《颜氏家训》,这也是非常有名的,成为后人教育子女立身处世的一部著名的教材。颜真卿他的父亲很早过世,颜真卿他对母亲就格外的孝顺。我们也知道他的书法特别好,书法里面专门有一种楷书叫颜体,那种风格是非常的圆润厚重,这是他在书法上的贡献。而颜真卿更了不起的是他那种忠正的品格。当时他在做官的时候,因为很多官吏不清廉,就造成很多冤狱。当颜真卿在五原这个地方做官的时候,当地持续的干旱,很久都不下雨,那是因为前面的官吏不清廉,所以他到任以后就立即审理很多的冤案,为很多无辜的人平反,结果就感得上天降下甘霖,这是感应。所以当时人都称颜真卿叫做“御史雨”,这忠正之心可以感格天地。唐玄宗当时是皇帝,我们现在学的《孝经》就是唐玄宗他注解的,我们以他的注解为依据。唐玄宗早年还是挺好的一个皇帝,因为他在圣贤的文化里面下了不少的功夫,可是到了后来就不行了,到了晚年宠爱杨贵妃。所以人真的一骄奢淫逸就完了,他自己注解《孝经》,他注解“在上不骄”,可是他自己都骄,骄奢淫逸,在上一骄为下就乱了。当时就有安禄山谋反,安禄山是边疆的一个胡人,他在边疆慢慢的集中他的兵权。因为唐玄宗当时疏忽国政,而且听信谗言,很多事情看不清楚,所以不能够明察,结果就把兵权交给安禄山,随著安禄山的势力日益壮大,他就有谋反意图。而颜真卿当时是做平原县的太守,他看出安禄山有叛变的迹象,所以颜真卿当时也暗地里招兵买马,修筑城墙,囤积粮食,防止他兵变。结果后来不出所料,安禄山真的起兵谋反,战火一下子就烧遍中原,在河北好几个郡都被沦陷,但只有城墙很坚固的平原县,颜真卿领导这些军民顽强的抵抗,守护得很成功。当时唐玄宗因为兵败,自己很痛心,在河北的各郡,除了颜真卿兄弟他们两个人把守的地方没有失守,其他地方都失守,唐玄宗非常的痛心,他叹息到,河北二十四个郡,只有颜真卿是个忠臣。他自己很后悔当时听信杨国忠的谗言,把他贬官,自己很叹息,说朕没有眼力,不知道这是一位忠心耿耿的义士。结果安禄山之乱以后,安禄山举兵,就把唐玄宗赶出京城。安禄山因为他自己是谋反叛乱,所以古人讲“多行不义必自毙”,当他攻进京城以后,刚刚开始做他称帝的梦,结果就被他自己的儿子杀害,所以自己是叛臣,家里就出逆子。结果这个安禄山之乱很快就被平息。

  当时又有一个节度史李希烈也造反,因为颜真卿他曾经得罪过一位权臣,所以就被派去执行一项非常危险的任务,那就是只身到李希烈节度史那里去劝降,希望他能够回头。但是要知道,劝降,除非他是能够听劝告归降,如果不归降,往往劝降的人肯定被杀害。当时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真是临危受命,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毅然接受任务,没有考虑自己的生命危险。到了叛军军营里面颜真卿是镇定自若,虽然当时李希烈手下的人对他谩骂、恐吓,但是颜真卿气宇轩昂,毫无惧色,这种勇敢、这种镇定的气度,使到李希烈对他也产生敬畏之心。当时还有人劝李希烈,说颜真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唐朝的太师,你现在想要自立为王,不如让太师归顺我们。颜真卿听到这番话以后就威怒不已,呵斥那些人,呵斥他们不知廉耻。结果李希烈听到颜真卿的一番义正辞严的讲话,反而生起了惭愧,向颜真卿谢罪。后来李希烈就以死来相威胁,劝颜真卿归降,说你要是不归降,我就让你只有一死。颜真卿已经事先写好遗书,把遗书拿出来给他们看,已经做好必死的准备,所以他自己毫无畏惧,而且绝不归降,最后这些叛贼就痛下毒手杀害了他。颜真卿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大骂他们是逆贼。他已经七十七岁,英勇就义。当这个噩耗传到朝廷的时候,当时已经是德宗皇帝在位,德宗悔恨交加,非常的伤心,五天都没办法上朝,所有的将士都痛哭流涕,深切的悼念这位壮烈成仁的大唐忠臣,后来被封为“颜鲁公”的颜真卿。所以古人讲的,“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做为一个君子,他的身上担负的是仁,以仁做为己任,真正为了仁,仁爱的仁,可以杀身成仁,自己可以英勇就义而成就这个仁,死而后已。所以颜氏的家族他们是以忠孝传家,留下的《颜氏家训》真的成为后人一千年来学习的榜样,学习的最好的家规,这是进思尽忠。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821.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孝经》研习报告(钟茂森博士主讲)(第十七集)52-266-0019 2008/7/17 

发布日期:2013-08-21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