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读书志在圣贤而非名利

钟茂森博士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古人讲的,读书为的什么?志在圣贤,不是志在名利。有了正确的志向,那我们“方得迤逦向圣贤一路上去”,这个“迤逦”是表示走在崎岖的道路上,克服重重的困难,学圣学贤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挫折,总会有考验。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污染重,什么污染?名利的污染、五欲六尘享受的污染,比古代要严重得多。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够好好把持住自己,学习圣贤道路很容易就学歪了。这一学歪会成什么样子?纵然你有很广博的学识,但是你把这些广博的学识全都用在自己自私自利上来了,不仅说成圣成贤没有机会,而且这一生肯定会造作罪业。

  在宋朝秦桧就是一个例子,他也是很有学识的,也是博学多闻,也是进士出身,可是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在这里面起贪慕之心,把气节、把德行都断送掉了。最后卖国求荣,将岳飞,这是抗金兵的勇将,他跟皇帝一起勾结,下了十二个金牌把岳飞调回来。本来岳飞能够收复中原,这一路打仗非常顺利,势不可挡,金兵闻到岳飞之名都闻风丧胆。岳飞要把被拘捕的老皇帝请回来,要收复旧山河,但是金兵贿赂秦桧,让秦桧下这个毒手。后来把岳飞调回来之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死,这秦桧遗臭万年。我们在杭州到过岳王墓的人,去看过、瞻仰过岳飞的像之后,出来会看到秦桧夫妇两人的铜像跪在门外,旁边放著木头做的手板,专门给游客来打他的。每个游客先去瞻仰岳王,出来之后总要狠狠的打这个秦桧的铜像,把他臭骂一顿。

  你看看,岳飞和秦桧这两个人,两个下场。两个人都是很有学问,可岳飞用得正,他是志在报国,这是他母亲对他的教导。他从小丧父,母亲带著他长大,后来岳飞要出去为国家服务的时候,岳母在他背上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岳飞是个孝子,一生谨记著母亲的教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可以说是宁舍生命、绝不退缩,所以屡战屡胜,英雄的气概。虽然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九岁,但是名垂青史。所以志向立起来之后,这人生他就能够崇高,就能够真正为后世立一个榜样。所以小孩从小就要学习这些英雄的模范,立起一个大志向,要做好人,要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正人君子,要做圣贤,那么这一生自然就会前途光明。所以陈弘谋先生说,朱夫子这篇文章在圣学纲要之后,为什么编在这后面?就是要为后生说明志向多么重要。“即不可不正其志所向,否则志非其志,学亦非其学矣”。如果志向不正,就不能称为有志;没有志,这学也不能称为真学,所学的并非是真实学问。秦桧这一生的学问都不是真实学问,为什么?因为这个学问只帮他成就一个小人,成就一个卖国求荣、遗臭万年的人,这就不是真学问。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bs130905.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钟茂森博士演讲录 养正遗规选讲 学贵立志—朱子沧洲精舍谕学者 52-413-0001 

发布日期:2013-09-05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