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除了立志之外,学习的态度也至关重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太重要了。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一门”,“一门”的意思就是这一本经含摄了圣贤教诲的纲领,这叫一门。而你这一门因为掌握纲领了,你只要深入之后,一经通一切经就通,因为整个纲领抓住了。所以你一定要选择的是掌握整个圣贤教诲纲领的一本经,而《弟子规》就是依据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编成的,这一句话在《论语.学而第一》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叫做“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涵盖了所有教育的纲领,都抓出来。而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非常有智慧,他就依据孔老夫子这一段话编成了《弟子规》这本书。这个“弟子”不单是孩子要学,更重要的是圣贤人的学生都是弟子,圣贤人的学生都应该掌握这个纲领,把它真正做到。所以这个“一门”,我们第一本最重要的经典就是《弟子规》。
再来,“深入”,怎么深入?我在很多的演讲当中都会开一帖药,保证三个月之后,您一定会觉得你的道德修养有提升,诸位同修要不要吃?好像我今天的生意不大好,诸位同修要不要服用看看?我这一帖药不是西药,西药只能治症状,后面还有副作用,我开的是中药,保证可以治本,不是只有治标。这一帖药要早晚服用一次,你假如没有早晚服用,药效会减退很多。早晚把《弟子规》念一遍,早上念的时候要记住,今天要把每一条做到,所以早上提醒自己一次。晚上回家再念一遍,念的时候要反省今天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遵照《弟子规》的教诲做,有做到就鼓励一下自己,没有做到就赶快忏悔,修正过来。我们在海口很多的朋友,一开始我问他们能不能做到,他们都信誓旦旦说可以,我就告诉他,“凡出言,信为先”,答应了要做到,但是后面坚持的寥寥无几。
有一位同修真正坚持了,她坚持三个月之后,感触非常深,她说她遇到境界的时候,脾气还没出来,“言语忍,忿自泯”的经文就跑进来了,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所以她说很受用。自己慌张起来了,突然就“事勿忙,忙多错”,时时刻刻都能提醒自己。三个月之后,她走向前来,这位同修也非常难得,我说:你来听课都听三个多月了,怎么从来没有跟我聊过话?她说:蔡老师,你太辛苦了,我不敢打扰你。所以看这位同修的存心非常善良。那她为什么走向前来跟我开始沟通?她说她要回故乡教书,她不是第一线老师,她是在海南航空站上班,但是这么好的圣贤教诲,她希望她故乡这一些失学的孩子能够多熏习,所以她就开始回去教书。诸位同修,当你发了这个愿心,“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所以很多的助力就往她的身上都汇集过来。她教到现在也已经教了半年左右,教得非常欢喜。
她的父亲打一通电话给她,他说“女儿,父亲很高兴你找到人生的价值,你的所作所为,父亲很引以为豪,感到骄傲”。她在讲这一段话给我们听的时候,她自己的眼泪止不住就掉下来。
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深入经藏就一定要不断的熏习,不断的提醒自己在境界当中去练功夫,所以这个“深入”必须要早晚读诵,而且要解行相应。比方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你理解了,当我们兄弟姐妹相处得好,谁最欢喜?就是父母。所以你回去之后马上开始转变自己的态度。
我们有一位学员在北京,刚好我们五伦关系讲到“长幼有序”,就提到跟我们相处最久的就是兄弟,而且我们假如不和谐、不团结,父母最担心,所以我们为人子女绝对不能让父母担心,绝对不能让兄弟姐妹这么殊胜的因缘,还造成很多的遗憾跟冲突,所以她听完之后,回去马上打电话给她妹妹。她跟她妹妹两年没有通过任何电话,只因为有一次在妈妈家里发生口角,两个人都赌那一口气。我说幸好还两年而已,假如撑到十年,保证两个都得癌症。真的,癌症不是抽签的,癌症都是从心病开始,到最后,你一直闷气闷气,血脉不通畅,细胞开始病变,这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她两年没通电话,那一通打过去,马上就跟她妹妹道歉,话才刚讲完,她妹妹在电话那一头就放声大哭了,两姐妹这两年的气就化掉了,谁最高兴?父母最高兴。所以当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之后要马上去力行,而你解行相应,解了之后去力行,行又帮助你解得愈深,解行就相应。而你愈深入,你不只自行,还可以化他。当别人看到你兄弟姐妹感情这么好,他们会很羡慕,他们会很想跟你一样。
所以深入必须解行相应再加上长时间的熏习,什么叫“长时”?就是不能间断。切记,我们现在要很谨慎,所谓学贵自知,一个人学习一定要很清楚我们自己有几两重,古人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说他三天不读书,去照镜子的时候就觉得气质有一点退步了。圣人都说他三天不可以不读书,诸位同修,我们多久不可以不读书?可不可以撑三天?我们是还没放下经本,看到一些事,马上就暴跳如雷。经书才念到一半,看到旁边儿子的行为,马上就破口大骂,不用等到放下经文,所以我们要很清楚我们目前的功夫,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不然你做实验,但是这个实验做完要拉得回来,不然我不负责任。你做实验看看,三天都不要听经,你看看我们的脑子在想什么?绝对是胡思乱想。
而这个“修”是什么?“修”是修正。很多人会觉得什么叫修行?读经的时候叫修行,在山上没有人打扰的时候叫修行,正不正确?不完全对。我们跟到了明师,跟到了老教授,要很清楚什么叫修行,叫“修正行为”,哪些行为?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要赶快导到正确的方向来。所以我们每一天读诵《弟子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就随时依照《弟子规》的标准,修正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当你的心中有一把尺的时候,你遇到境界才不会无所适从,所以《弟子规》一定要能读熟。
所以我们了解到学贵立志,我们的志向要确定,在家庭,在工作岗位,我们立志立好,接下来就要用正确的态度提升自己的境界,在哪里提升?要历事炼心,在境界当中炼,在每一天的处事待人接物当中练功夫,所以当境界来的时候,你一定要把它克服掉。比方说我们劝别人,他不听,你的火气都上来了,怎么办?你可以想《弟子规》,“言语忍,忿自泯”,可以提醒自己。假如你撑不住了,就先离开一下,不过离开的时候,门不要关得太大声,人家又知道你在生气了,所以要在境上练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