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师生恩义 万古流传
蔡礼旭老师 |
|
明朝有位忠臣叫左忠毅公,有一年他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左忠毅公时时想着要为国家举荐人才,所以在考试前夕,他就微服出巡,穿平民的衣服,走到了离京城附近的寺院考察。他为什么不到酒楼找?因为住酒楼的人是有钱的人家,这些考生从小就好逸恶劳,能否考得上?很困难。左忠毅公来到一个寺庙去巡视,见到一个书生伏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就走到这个书生身边,拿起书生刚写完的文章来看。左公看完文章,深深感受到这个读书人对于国家的一种忠诚,对于人民的一种使命。左公很欢喜,随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这位年轻人叫史可法。
考试之后,在阅考卷时,左公看到一篇文章,立刻就感受到是某人写的,为何如此准确?因为文章也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气节、志向。左公将写这篇文章的考生列为第一,史可法果然考中状元。考中以后,这些上榜的学子都要去拜主考官为师,史可法就去拜访老师和师母。一进门,老师左公就对他的夫人说:“以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左公看到史可法来拜访他时,心里很欢喜,因为他帮国家选到了栋梁之才。古代的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子嗣,而是害怕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学问承传下去;自己没有子嗣,只是影响一家,道德学问没有承传,将影响后代子孙,所以他们的心中是时时想着要为国举才。
左公与史可法同朝为官,一起为朝廷效力。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左公被乱臣陷害关到监狱里,受到严重的酷刑,眼睛被烧烫的铁片捂住,膝盖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狱卒,这些士卒也被他对老师的这一分孝心所感动,就建议他伪装成捡破烂的模样,混进监狱里。
史可法走进监狱,当他看到老师整个身体状况,不禁痛哭失声,扑倒在老师的面前。左公虽然眼睛睁不开,耳朵还可以听得到,他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非常警觉,用他的双手把眼睛撑开,目光如炬看着史可法。他说:“你是何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怎么可以令自己身陷如此危险的境地?与其这些乱臣贼子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说完,左公就捡起身旁的石头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如此震怒,赶快离开。为什么左公这么生气?他深怕学生的安危,深怕国家的前途受到影响,所以纵使他已经身陷绝望痛苦之中,念念不为自己,还是为国,为自己的学生着想。 |
|
|
感恩老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