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知行合一 不搞学术
蔡礼旭老师 |
|
所以我们学习的态度,学一句也要做一句。这个态度非常重要。假如我们学了很多句了,都没有去落实,很容易又在求学问的过程当中,落到研究、搞学术去了,这个是非常容易进去的。一百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能有三五个人是真干,不是搞学术,就不容易了。而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这个头一定要带队,一定是个知行合一的人。所以《弟子规》在『余力学文』当中开头就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搞学术,只说不做,只学不做,不只对人群没有帮助,这个连家里的人都感动不了,甚至会起反效果。因为我们的家人也好,我们身边的这些推广者也好,看到我们只说不做,他的信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学习的根基奠定在信心上面。
台湾有一位作家,他的书还蛮畅销的,流通面也很广,而且他写的都是儒道释这些传统文化的内容,然后写了很多他的感悟。我们常常到书局去,他的书都名列前十名。结果后来他的婚姻出问题,他把原配离了,原配后来精神有点不正常,又娶了一个太太。台湾的女性沸腾,把他的书在一个广场上面集体焚烧,严不严重?这一位朋友他是不出来写好,还是写好?您觉得他是没开始好,还是开始到一半也好?
中国文化讲的“善始善终”,不能善终,不如不开始。这一句话好像蛮熟悉的,好像很多情歌里面都是这么写,不如就不要开始嘛,不然两个人人生都遗憾,都痛苦。你要开始,你一定要把它做得好。结果晚节不保,还把一群人的信心统统都影响了。她们看他的书才开始接触传统文化,结果居然学的人是这个样子,她就没信心了。这个是站在我们从事教育的立场上应该反思的。当然,假如有机会我们面对这些烧书的妇女,应该也要跟她沟通沟通,书要不要烧啊?烧书的时候怒火冲天,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那个火气一上来看谁都不顺眼,那把火可能连先生都受影响,“你们这些男人都没好的”。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走得比我们早的人,他不一定是比我们早成就,但是我们要把他给我们的帮助记在心上,看到他退步了,“善相劝,德皆建”。而不能以很高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因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一个人都有考试的,而我们一个学习的态度,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有信心,而是因为对传统文化的智慧有了解了,是依法不是依人。依真理,不是说依某一个人讲的。 |
|
恭摘《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
感恩老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