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成功经营企业团队首重人才
蔡礼旭老师 |
|
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这个“国”在夫子那个时代可以算是像现在的一个乡镇,因为那时候有“八百诸侯”,小国很多。大家可能听春秋五霸,其实春秋时代的国家那都好几百,很多小国就没有在历史记载里面。所以就相当于一个城镇,可能这个国家里面的人民只有几千个,甚至上万个而已,这都是一个小国。所以这个国就可以指比方说我们现在一个公务人员团体或者一个企业,都属于这个国的范畴里面。经营一个企业、经营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得到好的人才辅佐,那这个企业一定会兴旺,这个团队一定会愈来愈好。
我们现在要经营一个企业,往往都直觉的反应是要先有钱,而不是先有人才。你看,我们的思惟里面其实都跟真理有一点违背,这都要很冷静去看。在《中庸》里面有最精辟的管理学,但是因为经典被忽略了,所以《中庸》里面讲“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你治理天下国家抓住这九个纲领,绝对可以把它治理好,九条定则。诸位朋友,你曾经听过“天下国家有九经”的举手?对!你看,文化的瑰宝!我们跟着这些管理学的方向,今天看看这个大师,明天看看那个大师,每个大师讲的都有差异,到底要跟哪一个?自己跟得心里面都有点恐慌,到底谁讲得对。而承传几千年,每个盛世都是依循这个标准的,我们却没读过,很冤枉!我们炎黄子孙这么大的福报,我们把它当面错过,那也怪不得祖宗。
这个“九经”在《中庸》里面就讲,“曰修身也”,你看,一下子就点到核心了,我们今天要做很大的事业,自己的德行不好,你怎么做?根本不可能做得好。哪是说我抓了一个机会,然后我有钱,我就可以打出一番事业来,那二、三年就垮下来。真有修身的功夫,做所有员工的榜样,那事业也安定,家庭也安定;甚至跟你的员工,他的家庭也会安定。你今天当企业领导,然后自己不洁身自爱,还常常叫这些员工跟你去花天酒地,还染上一些恶习,那你员工的家人都会怨你一辈子。所以修身为本,曰修身也。
“曰尊贤也”,修身再来最重要的就是要提拔真正有德行的人才来利益国家社会。所以国家最重要的要有贤德之人来利益、来带动一方。相同的,企业也是一样,你一定要找到好的人才。夫子曾经讲过,学生刚好问他:什么是智者?“智者知仁”,有智慧的人看得懂哪个人是有德行的人,这个叫智者。结果学生听完以后不是很了解,智者知仁;夫子又接着提到,你知道哪个是好的人才,你把他提拔起来,“举直错诸枉”。举直,把正直的人提起来了,所有这些只会拍马屁的、只会逢迎谄媚的,他们就不敢在这里了,就退下去了;而一个正直的人上来,就带动整个团队正直的风气,那种天下为公的气氛就起来了。所以夫子是提议“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正直的人上来了,还有点良心的人被唤醒了,他说那我们还是应该要效法这个人的德行,以前的这个做法不对,整个企业文化就扭转过来。
结果学生问了以后,还不是很了解,就去又问子夏,子夏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夫子这句话讲得太有道理了。子夏接着又说“舜有天下”,大舜他治理天下;“选于众”,他在众人当中看到皋托德行很好;“举皋陶,不仁者远矣”,他把皋陶这么有德行的人举起来,不好的人都走了,好的人都靠过来了,大舜都是选贤举能,我们赶快来投效他,赶快来为国家民族尽一分心力。你看大舜很省力,他把皋陶举起来了,不仁者走了,仁者都来了。“汤有天下”,商汤;“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所以选贤才多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有没有选贤才?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团队也好。假如我们现在不只没有选贤才,还任用的是贪财的人,那不只一个人会贪,贪心的人都被他带进来了。所以一个地方贪污,一抓就是一堆人都贪污。因为举一个好的人,好的人都过来了;你用一个不好的人,一群不肖的人统统也聚过来了。所以选贤才是治国关键所在。
我们要思考,我们有没有能力选择贤才?甚至于我们有没有德行留得住贤才?你把贤才都找来了,然后贤才劝诫你,你都听不进去。人家对我们的批评,我都听不进去,贤才他不是要你的钱,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很难把他求来,但是他很容易就走了;只要你不肯听受劝诫,他决不贪你这个薪水。苟言之不用,正直的话听不进去了,你给他再多的俸禄他不会留,叫贤人难进易出。但是小人易进难出,他来了,他就做米虫,就跟着你,你给他拍都拍不掉。
就刚好在夫子那个时代,子路就问夫子:夫子,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夫子就回答,“尊贤而贱不肖”,意思就是尊重贤德之人,要把不肖的人要离他远一点,要把他先隔离开来,不然他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宁。诸位朋友,你说可是人要有仁爱之心,你把这些人都不让他在朝廷里面,这样对他们好像太残忍了。不对!你让他在这里,他造的业更大,所以把他隔离开来,那是对他的爱护!然后你告诉他:你只要真正学好《弟子规》,我很欢迎你再回来公司上班;但是你现在这里不做,那不行,我经营这个公司,我可要对员工的家人都交代,不能被你一个人搞垮。很坦诚的这么讲:你真正改变了,我随时欢迎你回来。所以让这些不肖的人离开,也是一种对他的慈悲,并不是说对他的嫌弃。我们对他还是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不愿意让他做坏事,自己造业。
结果子路一听完就说:夫子,晋国的中行氏他很尊重贤人,很厌恶不肖的这些人,可是他为什么亡国?这种问题不只是子路会问,我们以后遇到很多情况,都会问这种问题!他也是有做,怎么会这样?看要看到深度去。夫子接着讲:他尊敬贤人,把贤人“来我们公司,来我们的组织,来我们的单位”,来了,旁边的人都说他尊重贤人,爱好贤人的名;结果贤人都把他“好,你今天就坐这,我每个月给你多少薪水”,然后就让他干坐在那里,也不用他,贤人留得住吗?他觉得你根本就是找我来赚个美名而已,他会埋怨我们。对这些不好的人,“你走走走”,只是把他推到一边,你也没有让他离开政府,也没有让他离开企业里面;然后他知道你不喜欢他,他会对你记仇:好,你给我好好等着,我一定搞得你窝里反。所以贤仁的人怨你不用他,然后不肖的人知道你会排斥他,他先下手为强。怨恨就在你的国家里面,所以晋国的中行氏焉有不亡的道理?所以这个又提升到深度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教诲,《大学》就有了,“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你见到贤德的人要举他,举了以后要用他;假如还不用,那是怠慢了圣贤人,你这个国家的命运就不好了。“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不好的人,你不知道赶快远离他,不要让他来破坏这整个国家,那是我们的过失,没有懂得进退的分寸。真的,一本《大学》、一本《弟子规》把人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讲得相当的透彻。
|
|
恭摘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52-180-08
|
感恩老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