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劝诫别人先要注意自己的存心

蔡礼旭老师

 
    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我们有些经验,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於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他过来告状,我们就会问说: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是幸灾乐祸?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然後我们接着跟他说: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自己去跟他讲,不用老师来讲。当然前提之下,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比方说,全班都学过《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觉得诚惶诚恐;面对别人的规劝,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感谢,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十三集)    52-116-13 14 15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