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劝谏长辈应注意什么:要用对方法用对时机

蔡礼旭老师

 
    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他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予他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努力。但是在规劝别人的过失时,应该在私下,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规劝。为什么要在没有他人的时候?因为成年人很爱面子!但一个人的道德、学问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把面子卖出去。而从人情上讲,我们还是要体谅、顾虑别人的面子,这就是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如是做,对方也会觉得你很能为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之中把他的过失讲出来,可能当场就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是我们没有把握好时机,就是我们失职了,失了做子女之职,或者失了做朋友之职;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讲错话,善心可能行了恶事。

    在隋唐之际,唐太宗的父亲李渊,他带着军队南征北讨,有一次李渊决定要带军队往这个路线走,唐太宗一看,这个路线很可能会遇到敌军的埋伏,会全军覆没,所以李世民就一直劝他的父亲不可以走这一条路线,但是他的父亲不听。结果那天早上就要出发了,突然听到帐外有人放声大哭,李渊觉得很奇怪就走出来,看到李世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然后李世民就说:“父亲,这样去铁定会让全军覆没。”他说完,愈哭声音愈大。《弟子规》所说的“号泣随,挞无怨”,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演。他父亲一看,这个儿子还真是难得,坚持要劝诫他,后来就改变了路线,使军队没遭遇危难。李世民这一哭,把整个唐朝的命运扭转过来,所以劝诫要用对方法。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