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亲所好力为具小故事:蔡顺采桑椹

蔡礼旭老师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再来把文天祥这句话念一遍,看看诸位有没有觉得味道不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们朗诵的非常有豪情。当我们所确立的人生都是往这些价值去发展,那你做出来的就是让你孩子非常佩服的爸爸跟妈妈。你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榜样,相信他的人生也会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了,接下来这些小事我们再一一来讨论。比方说孩子现在在念小学,我们怎么去开解“亲所好,力为具”?怎么去开解?像我们当老师的就会引导孩子,父母比方说希望你身体好,希望你学习好,这些要求我们当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达成。所以,“亲所好,力为具”。

  古代的孝子他们也常常都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古代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刚好跟我同姓,我读到跟我同姓的,我也会引以为豪,因为他是我的祖宗。这位蔡顺刚好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刚好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所以他就去采集桑椹,拿了两个篮子去。采回来的途中不幸遇到盗贼,盗贼很奇怪:你采桑椹,拿一个篮子就好,还分两边?他们也很好奇,就问他:你采桑椹干嘛拿两个篮子?诸位朋友,干嘛拿两个篮子?你们都认识蔡顺。这个蔡顺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他采得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一个篮子,比较红色、比较不熟的放另外一个篮子。所以你看蔡顺确实做到“亲所好,力为具”。

  结果盗贼听完很感动。我会问学生:诸位小朋友,盗贼会不会感动?会!盗贼都杀人放火,还感动?他杀人放火是养成坏习惯,但是不管怎么坏的人,他的内心还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现在都被坏习惯、被欲望主宰了。当我们的行为很有德行的时候,就能够唤醒他的良知。所以诸位小朋友,遇到坏人要不要打他?要不要骂他?不要!要学习蔡顺,用德行感化他,说不定蔡顺刚讲完说是要拿给母亲吃,突然可能就有几个盗贼在那里抱头痛哭,想到他妈妈。

    蔡顺他去采桑椹,因为他知道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就用一个篮子专门装甜的,他自己吃酸的。这样的孝心感动了这些盗贼,就把他放回去;不只放了他,还把山寨里面的一些食物都送给他。诸位朋友,假如你是蔡顺要不要拿?不要!人家诚心诚意,怎么办?他说:拜托你了,拿去孝敬你的母亲。要不要收?要!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变了,要不要?要!好,蔡顺听了你们的意见,把送的东西拿回去。拿到家里才刚坐下,突然官府的人来了:“张三家的米怎么在你们家?李四家的菜怎么在你们家?来,把他抓起来!”那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百口莫辩。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九思就是你遇到很多情况如何反省,如何观照?其中有一个叫“见得思义”。当你要获得任何东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是清白、是正常的。这些山寨里面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抢来的!所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拿。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十二集)    52-116-12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