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心中的执着点

蔡礼旭老师

 
    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那整个意志都耗在这些欲望的追求上,心志不会清朗、不会长智慧。反而一切都随缘,什么都好,所有物质的享受都带着感恩的心,那吃什么都好。所以在吃的过程当中是格物,是窒欲的过程,放下欲望的过程。所以人欲望会越轻,智慧就越长。所以何处是学习呢?一切时、一切处是学习。今天吃饭的时候,这个菜很好吃,假如我们产生贪着了,那智慧就下降了。假如我们边吃,提起的都是众人的付出,感恩众人的心,那这个吃当中是提升自己的心境。所以会不会学,差别很大。会学的,在一切境界当中提升;不会学的,在一切境缘当中产生执着点。

    刚好有一次跟一些老师到一个地区去分享交流,出去的时候都是一次要四、五天左右,结果其中有一位老师去的隔天眼睛有一点血丝,她说昨天没有睡好。她也提到了她很认床,她要睡的就是她自己的那个枕头才行,才睡得好。你看睡觉会不会堕落?睡觉也会产生贪着。所以人要无有罣碍,其实我们身边这些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不都让我们产生心里的罣碍、心里的烦恼吗?人都有烦恼了,怎么去帮人家开智慧呢?
 
恭摘《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蔡礼旭老师主讲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