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辍生他为什么不想读书?为什么不愿意读书?中辍生的情况是在这段时间,这一、二十年比较严重,三、四十年前这个情况是很少的。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候孩子比较孝顺,不管读书也好、工作也好,会想到要让自己的父母放心,所以那时候中辍生的情况比较少。慢慢的这孝道的教育比较缺乏,而且学校的教育太偏重于成绩,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成绩比较不好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感觉不到被重视、被爱;在学校里面,他没有归属感,所以就不想去上学。曾经我们听许哲女士,她已经一百零八岁,她就说道:只有缺乏爱的孩子,没有坏的孩子。当老师、家长愿意用一分爱去关怀这些中辍生,那中辍生还是很愿意再回到家庭、回到学校,接受父母跟老师的教诲。当我们看到一个中辍生的时候,那可能是一个家庭的担忧,一群人的挂心。甚至于今天他不读书,他到学校外面游手好闲,到外面接触一些比较不好的环境,那可能进一步都有变成社会往后的负担的可能,都可能会染上一些坏习惯,甚至于犯法都有可能。
我们从事教育的同仁看到中辍生,那更应该更大的爱心、耐心来帮助这个学生,帮助这个家庭。所以这位校长讲的这番话,提醒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情况,不只我们不能抱怨,我们更应该看到我们的责任,我们更应该感同身受这些中辍生的家里情况,以至于感同身受我们社会当前的一些比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方自杀率愈来愈高。我这一次在上个礼拜,我们在安徽庐江办了一场“大学生幸福人生讲座”,有所知名大学提到,他们学校一年自杀的大学生有二十多人,让我们吃惊,那是很好的学校。我们冷静来看看,家长也好,学校也好,耗了这么多的心血栽培学生,而这个学生进了知名的大学之后的结果是自杀。这是整个社会的重大损失,很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发生都值得我们整个社会来深思。
当初他考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学,那时候我们有没有警觉到他的心理其实是已经有病?为什么我们都察觉不到他心灵成长的病?因为当父母、当老师的被一个东西给障住了,看不到孩子内心的成长,那个东西叫做虚荣心。只看到孩子的分数,却看不见他的心灵到底是在往善、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消极、往忧郁症的方向在发展,都看不到。假如都看不到孩子的内心,那父母跟子女绝对不会亲,会愈来愈疏离,家庭里面愈来愈没有爱的感觉。当人感觉不到爱,内心会很空虚,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多寻短见的这些事件。更夸张的是,他们说到学校安排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去接受一些开导。假如现在去申请要跟这些老师们谈话,开导的话,必须要等半年以后才排得到。你看代表现在整个大学里面,心理障碍的人数有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父母以及从事教育的同仁深深的来思考,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孩子一辈子健全的人格。
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看孩子的人生要看得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成绩而已。事实上,我们再冷静下来,真正只重视成绩、重视虚荣,真的能成就一个孩子幸福的人生吗?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先想清楚的问题。我记得我曾经看过一篇篇幅很大的报导,“高学历高失业率”、“高学历高离婚率”,这都凸显我们在孩子成长、求学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做人做事的教育。
我们也曾经听过父母栽培一个孩子不容易。栽培这个孩子读书很好,所以就告诉他,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把书读好就好;考上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然后还帮他铺好路,让他出国去留学。而且这父亲本身也是公家机关的最高领导,也是颇有成就。把孩子送到外国去念书,结果念了个博士回来。诸位朋友,孩子念博士回来,高不高兴?不要高兴太早,看人生,其实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之前在小学任教,看到孩子一些偏颇的行为,都可以断得出他往后人生会有很多苦头吃,可是有多少个家长他体会到了?他的孩子读到博士,他被孩子这个博士冲昏了头,很高兴,可能还打算带着儿子到处逛,告诉别人这是我儿子,博士毕业的。
结果他还没有高兴多久,有天他的儿子跟他讲了一段话,说道:爸,你有很多栋房子,但是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掉?所以假如你突然死了,那我这些房子要很多遗产税,所以你应该把这些房子统统都过到我的名下来。诸位朋友,这位博士生讲的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确实,人生无常,随时都有可能一个不小心,生命结束有可能,生命只在呼吸之间,所以他讲得也很有道理。假如你是爸爸,要不要过给他?不要!你看栽培他到博士回来,都还没说要孝顺父母,先跟父母谈赶快把财产都移给我,你看他爸爸咽得下这口气吗?所以就很生气,然后父子就不好沟通。结果他的孩子毫无感觉到父亲的难受跟气愤,感觉不到,那真的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只没有反省,还写了个存证信函给他爸爸,说跟他断绝父子关系。你看,他读这个博士读去哪?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但是所有的家长都必须要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才会醒得过来。
老祖宗讲“至要莫若教子”,要把孩子教得懂事、懂孝、会做人,不然我们一辈子的努力,可能结果就是这样。这种结果发生了,会变成什么?不敢让人家知道,还得撑着面子,说我儿子是博士毕业,接着后面都不敢讲。人生假如孩子是这个样子,不得忧郁症才怪,为什么?人前要装个样,人后还要在那里以泪洗面。真的,这个父亲这么大的打击,之后也是忧郁症,都已经差不多是进了精神病院。他还有个女儿,这个女儿是从小不大会念书,所以父母关怀比较少,随便念个专科,就没有继续再念。假如我们对孩子是不同的态度,会读书的就照顾多一点,不会读书的就比较随他去,关心比较少。我们这样教孩子对不对?平等才不会有抱怨,才不会有怨气,平心则无怨。我们对待孩子还有差别待遇,疼这个,比较不疼那个,这个家道不丧、不败很难。
幸好这个女儿比较贴心,所以也没跟父母计较;自己读书少,父母照顾少,没有计较。看到父亲精神都已经有点不正常,这女儿也很于心不忍,希望能帮到自己的父亲,就跟她父亲讲:爸爸,你别担心,你往后的日子就靠我。你看这个女儿很有承担,说我会尽心照顾你,我还每个月固定给你五千块钱。不只不跟爸爸要遗产,每个月还固定给爸爸钱。然后说:往后我都会尽心照顾你,你住我家都可以。爸爸本来很绝望,看到女儿尽心尽力在爱护他,所以病情稍微稳定下来。现在这个爸爸身体也比较正常。有时候我们得好好冷静来看自己的人生,到底我们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他是懂得做人还是唯利是图?他只看得到成绩,往后就只看得到他的名跟利而已。所以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他这一颗心到底往哪里在发展?我们当父母、当老师的不能看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