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多一点身教 少一点言教
蔡礼旭老师 |
|
“多一点身教,少一点言教”。其实这句话假如真正能感受得到,我们在教《弟子规》,在教孩子做人,那首先会先观照自己做到了没有。这个观照很重要,这个观照是根本。假如没有回到这个根本,那不可能把孩子教好。教孩子没有侥幸可言,不能够抱着试看看,可能运气好一点。教好一个孩子绝对没有运气的,都是上行下效。所以唯有我们回到身修,才可能有家齐。
有个爸爸打了一通电话回到家里,他刚好出差。然后是太太接的,刚好爸爸打电话回来,先想要找谁?要找女儿。一、二天没看到女儿,很想女儿,不想谁?不想爸爸妈妈,很想女儿。结果就跟他太太讲:赶快叫女儿跟我讲几句话。他太太就叫他女儿:爸爸要跟妳讲话。他女儿在看电视:别吵,我看电视。她爸爸本来几天没看到女儿,想女心切,结果女儿一口就回绝,这个爸爸很伤心,还有点不高兴,女儿竟然不接我的电话。接着,他的太太说:那你要不要跟妈妈讲讲话?结果这个先生讲:不用了,不用了。刚好心情又不好。结果他不用了不用了讲完之后把电话挂了。人往往在受到打击的时候才懂得反省。他突然想了一下,女儿不接我的电话,跟谁学的?我也不接,我打电话回来都没先找妈妈,都没想到妈妈,难怪我的女儿也不会想到我。上行下效,现世就报。确实我们必然要把孝演出来,我们孩子才会懂得孝。
在这里我想到唐太宗,他有个太太叫长孙皇后,他的太太比较早去世。去世以后,唐太宗很伤心,所以就搭了一个高台,每天朝着他太太的陵墓看,边看边掉眼泪,想老婆想得很难受。然后想着连早朝都不去了,那国家大事会耽搁。所以你看唐太宗这么留名青史的一个皇帝,有时候还是会有点喝醉酒,有没有?那难免!有时候还是会打打瞌睡。这时候满朝大臣要去规劝,诸位朋友,你敢不敢劝?人家在想老婆,你敢劝吗?人家想老婆。结果魏征去劝了。魏征很有智慧,他会不会马上跟皇帝讲:皇帝,你怎么可以想老婆,不想人民?唐太宗会说:你管我!所以这大臣都有高度的智慧,在规劝的时候特别懂得善巧。
魏征就去找唐太宗,跟他一起爬到高台上在上面望。望着望着,魏征就一直在那看,然后唐太宗就说:你有没有看到昭陵?昭陵是他太太的墓,这昭陵其实是很近就看得到。结果魏征他说:在哪?在哪?我怎么看不到?唐太宗说:就那么近,你没看到?就在那,昭陵在那里。魏征说:没有,我没看到。这么近,你还没看到,就在那。结果魏征说:你是说昭陵,我还以为你说献陵。因为献陵是唐太宗母亲的墓。我还以为你是在想你母亲,原来是在想你老婆。魏征说:原来你在说昭陵,我还以为你说献陵,看到了,看到了!然后魏征就下来。唐太宗站在那里,没多久也下来,然后吩咐下面说:把这台拆了。魏征聪不聪明?对!连妈妈都不想,还想老婆,你这个榜样怎么给天下人看?他马上(唐太宗)回光返照,算了算了,把台拆掉。这是古代在劝人的时候,都是让对方提起正念,提起正确的态度,而不是抱着只是指责对方。往往我们在劝他人,比方夫妻相劝,都一直指责对方的错,往往“各相责,天翻地覆”。
以前古代有个读书人叫乐羊子。有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走进家里很高兴、很得意,跟他太太说他捡到一个金子。好,诸位朋友,你先生有一天捡回来一块金子,你会怎么说?你怎么这么棒,还有金子可以捡?这很不一样!今天这是不义之财,这不是自己的,当人捡了便宜,他会落一个印象,以后有没有再有便宜可以捡?他的贪心会因为这个而慢慢提起来。所以古代为人父母,以至于为人妻子,看的都是这孩子也好、先生也好的那颗心地,善心才好。假如起了贪念,那以后这贪心可能会造成人生很多危机。这会教孩子的,我们也曾经遇过一些满有成就的人,他们曾经也是捡了什么东西回到家里,他给妈妈看,妈妈打了他一顿,说: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乱拿?所以记一辈子,从此他人的东西都不敢乱碰,不敢捡这个便宜。所以乐羊子的太太看到他回来还这样洋洋得意,就在那里掉眼泪。他太太有没有指责他?没有,他太太只是默默掉眼泪。先生一看太太在那里哭,说:你哭什么?她说:你都得去捡人家的东西,都没有志气自己好好努力,所以我觉得我很惭愧没有做好太太。在那里掉眼泪。她先生看了之后:好了,好了。自己又把金子拿回原来地方把它放好。你看是让对方提起正念,这样的劝诫是对的。
另外,乐羊子的妈妈,有天隔壁家的鸡飞到他们家来了,结果他妈妈(就是他太太的婆婆)把这只鸡给杀来吃。假如婆婆,人家一只鸡飞到我们家里来,把牠杀来吃,我们吃不吃得下去?乐羊子的太太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批评婆婆,马上就坐在那里垂泪,结果她婆婆看了也不好受:妳哭什么?她说:因为我们夫妻没有能力,好好努力赚钱侍奉婆婆,都是我们的错,害婆婆还得去杀人家的鸡来吃。她婆婆听完也很难受,就把这只鸡拿去倒掉,埋好,就不吃了。你看,这一个好的太太能够在先生人生态度不对的时候,能够给他导正,这是太太的德行可以化解家里的危机。
我们现在冷静来想想,我们的德行能不能化解自己家里的危机?我们之前讲“君子如祉,乱庶遄已”。怎么都没有人响应?我们教过小学的有个坏习惯,都会怎么样?都会考试。君子如祉,这句话要背起来,待会要出门,不会背的不能出去。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个君子不是男生,男女只要有德行都可以是君子。君子就像家庭社会的福祉一样,这整个家庭社会的乱,会因为他的德行,很快的化解掉。当初在齐国,有个贤人叫晏婴(晏子),那时候齐景公算刑罚比较严苛,严苛之下,很多人犯罪,这脚就被截肢砍掉,很多犯了这种罪,这实在是太严苛了。当君王要能体会得到,人民是受我们教化的,上行下效。当人民犯罪愈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当政者要反省的时候才对。
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上面的没有做好榜样,人民才会愈来愈差劲。能够体会到这一点,那应该是体恤人民没有受好的教育,我们更应该反省来教育好人民才对,而不是把法律愈来愈严苛。法律愈严苛,很难解决社会犯罪率。我们冷静看看,法律愈严苛的地方,犯罪率低了吗?可能没有。闽南话说“严官府出厚贼”,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去看看,家庭也是这样,父母盯得愈厉害的,那个孩子愈是神通广大,有没有?对!反而是父母很老实,任劳任怨,尽心尽力,孩子跟着都很老实。所以不从身教下手,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算不如天算,我们不要自以为聪明。
|
|
恭摘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52-180-13
|
感恩老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