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弟子规》之兄弟睦 孝在中
蔡礼旭老师 |
|
“兄弟睦,孝在中”,人与人如何和睦相处?我们来想想,比方说陈昉的家族住了七百个人,人家还和睦相处,我们现在家里几个人?三个就已经合不了!所以确实我们退步不少。甚至于还没生小孩,两个夫妻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的都有。所以你看,人家能包容七百个人,那可是大学问!和睦相处是结果,因在哪儿?因在“平等对待”,才能赢得和睦;平等对待,这是因。平等,因为“平”所以人心就怎么样?也平,人心平才不会有纠纷产生。所以,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绝对要平等的照顾,绝对不能对大儿子好,对小儿子差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因为宠爱某一个孩子,最后造成什么结果?兄弟阋墙的很多,因为人心不平迟早就会有纷争。
我们再深入去思考,比方说我们现在对这个孩子比较好,对他有没有帮助?你比较对他好,他一定会对你好,错了!你对他太过溺爱,他会愈来愈自私,你是害了他;那个被我们忽略的孩子,内心就很不平衡,有时候会变得很消极。你是两边都害了,这就太不理智了,所以“平”很重要。我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是我父亲对待我们三个孩子很平等,比方说给奖金的时候都一样,也没有多给我,不然我到时候就会恃宠而骄了。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族是七代同堂。我们这个时代最多是听过几代?三代?三代太少了!我在大陆有听过五代同堂,郑濂是七代同堂。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颁了个匾额给他,叫做“天下第一家”。多少人?千余人,一千个人左右。颁了这个匾额,还送了他两颗大水梨,明太祖也很有意思,他想说:我送两颗大水梨,看看你一千个人怎么分?还派了锦衣卫跟在后面,去看看郑濂怎么处理这件事。
假如你是郑濂你会怎么处理?一起煮了,是不是?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您可能是知道水梨煮起来对喉咙不错!郑濂跟您的做法差不多。他拿了两个大水缸,一边放一个,把这个水梨给它打碎,让这个汁渗在水缸里面。处理完之后说:来,一个人喝一碗。平等,人心都很平,觉得真公平!虽然跟郑濂的血脉不是那么亲,他愈觉得这个长者值得尊敬。
后来明太祖又问他:你怎么管理这一千个人?你到底是用什么方法?结果郑濂就回答四个字,他说“不听妇言”。诸位女同胞,不要看了这句话就说“我不想听,我要走了”,不要依文解义,任何一句话都有它时代上的意义。因为我们要了解,古代的女人比较没有机会读圣贤书籍,所以她没有去领受到圣贤人那种心胸,难免会比较自私一点。只要一自私,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就会造成其它人的怨言。所以,怨之所生就在自私。当整个家族里面,很多的细胞都开始在那里争夺的时候,整个一千个人就散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女性都有读书,言语就比较不会自私自利。也很有可能男生他比较自私,比较只为自己着想,假如是这样的男人,那他的性格也比较像妇言。所以,这句话你要广义去了解,就是在家庭当中绝对不能斤斤计较,一定会造成纷争;人家能维持千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人为什么想争,为什么?他觉得好像争到了就是他的。 |
|
恭摘自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蔡礼旭主讲(第十五集)
52-116-15
|
感恩老师!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