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领导者的智慧

蔡礼旭老师

 
    再来“名”。其实我们要体会得到,每个名的背后,它是代表着一个责任。我们今天当官也好,在企业里面当领导也好,都代表着对人民、对员工的一个责任。所以这个名绝对不是拿来耀武扬威的,而是拿来爱护人民、爱护员工,以回报国家或者企业对我们的信任。所以真正懂得君臣之道的人,有这一分君臣之义的人,他官做愈大,那愈是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当初在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名臣叫孙叔敖,他当时候是有一个典故,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埋蛇享宰相之荣”。因为他们那时候传说,见到双头蛇,这个人是凶相,可能命就会不保。所以孙叔敖看到了这个双头蛇,他自己就把蛇给埋掉了,因为他当时候的念头就是他很怕其它的人看到,那可能就没命了,所以他把这个蛇给埋掉。然后回到家里就在哭泣,他的母亲就觉得很纳闷:你怎么了?怎么这么伤心?他说:母亲,因为我看到双头蛇,可能我的这条命将不久于人世,就不能好好奉养您,所以我很伤心。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母亲,而是怕其它的人再看到而没命。他的母亲也是个明理的人,听完之后,母亲告诉他:你这一念心必有后福。后来他就真的是福很大,还当到宰相。

    当他受任为宰相,那就很多人来给他祝福,都会带一些礼品,恭喜他上任宰相。刚好有位老者来,这位老者来的时候,是穿着粗布衣,戴着白帽子,就是人家在出殡的时候穿的衣服。诸位朋友,假如今天你是刚上任行政院院长,大家都来给你祝贺,突然有个人穿着丧服来了,你会怎么做?会不会把他轰出去?孙叔敖先生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恭恭敬敬的把这个老者请到家里来,请进自己的比较是房子内院来,然后给他行一个礼,他说:老者,君王不觉得臣很低贱。你看他很谦虚,君王没有发现我是很差的人,还举我当宰相,今天您来是不是有什么要提醒我的?这个长者就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他提醒他,你已经当了这么高的官,身已贵,还很骄傲,瞧不起同仁,或者瞧不起人民,这样子人民会唾弃你,民去之;位已高,位高权重,这时候还擅权,你的领导人(国君)会厌恶你;你的收入已经很丰厚,假如还不知足的话,你可能大祸就要临头了。因为假如不知足还贪污,往后一定身败名裂,所以提醒他。这段话讲完,你看刚刚新官上任而已,一下冷水就往他的脸给他倒下去。

    其实说实在的,往往这些善知识、这些贵人的提醒,在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提醒,那我们所得的利益是最大的。所以当孙叔敖听到这段话的时候,他不只没有不高兴,马上又给长者行礼,然后说到,“敬受命”,非常恭敬的心来领受您的教诲;“愿闻余教”,希望您继续再给我教导,我继续要听,愿闻余教。你看这长者先提出这几个重点来,看我们的态度,假如提醒我们,我们的脸很臭,他可能后面的话就不说了;但是看到孙叔敖这么恭谦,接着才提醒他,“位已高而意益下”,你位子愈高,你应该要愈谦虚才对;“官益大而心益小”,你官很大,你所做的决策影响的面都很大,所以你要小心谨慎,要时时想着这些决策绝对不能够做错;“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虽然我们的薪水、薪资很高了,但是绝对不敢做出贪污的事情出来。这一段提醒的话对孙叔敖往后从政影响很大,所以没几年的时间,楚国的整个政治就清明,整个社会就大治。

    我们往往看到的,孙叔敖是个名相,但是其实重点都在他有受教的态度,而且也有很多默默无名,而真正都为了这个国家社会着想的人,在背后做这个有力的推手,提醒他们。其实我们看到历史上这么多留名青史的这些圣哲人,他们往往在家庭当中,都有父母、长辈以至于自己的太太这些耳提面命的叮咛,这是我们可能看不到的部分。真的,你要成就一件功业都是要众人的力量来成全。我们今天有这一个位子,像孙叔敖要对得起国君对我的信任,也要对得起人民对我的信任。所以他在当大官当中,不只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更会提醒自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了这样的心境,就不会贪名,就不会势服人,不会因为自己有权势而去骄傲自大,去欺负别人。

    我的一位朋友他是在警界服务,他们有很多同学、同仁都曾经去给一些高官当侍卫,都是相当高的官。看到比方这个高官他们夫妻还有他们的孩子,出门的时候对他们都非常恭敬有礼:谢谢你们,感谢你们。这样的高官,他的家道就会愈来愈兴盛。他还举到孙运璇院长,他们的孩子都很好,他们当初也去帮他们当过守卫,觉得他们家里的人给人特别亲切的感觉。但是也有遇到一些高官的孩子,甚至是自己,出门的时候,给他们开门太慢了,就骂他们:你在干什么?对他们也很无礼。你看这样的态度上行下效,孩子因为家里面有身分地位,反而增长的是这些傲慢的态度,一傲慢,对人不恭谦,一定得不到大众的拥护。所以荀子说到“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恭敬的态度;“其败也”,所有事情为什么会败?“必在慢之”,因为人傲慢。

    这个“名”,我们要珍惜为大众服务的机会,而不是去贪这个名、邀这个功;然后是期许自己能够尽这一分责任,尽这一分本分。我们有了这一分服务大众,为大众牺牲的态度,孩子不只不会染上名的欲望,甚至于是能时时尽自己的一分责任、一分力量。他往后可能从小当班长或者当一些干部的时候,他也不会仗势欺人,反而懂得藉由这个机会去服务大众。
 
 
恭摘自《弟子规学习系列演讲一 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二集) 52-180-22    
感恩老师!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