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言语的修养:讲话的时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讲话的时机,这个时机当中,孔子在《论语》当中提了很多。“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个在“雍也篇”,“雍也第六”。这个人的程度,在中等以上,你可以讲再高一点没有关系;但是他的程度是以下的,你跟他讲上,这时机就不是很妥当了,他很难理解。甚至于说实在的,很多时候,他所经历的事情,体悟的事情还不到,有些他也听不懂。所以有俗话讲了,“养儿方知父母恩”。他有一些经历以后,再跟他提,他反而是比较能接受。他都体会不到了,你一直讲一直讲,他就觉得很啰嗦。

    再来,《论语》讲到的,君子“信而后谏”,建立了信任以后再劝,还没有相信的时候就劝,对方觉得你跟他交情还不够,还批评他,他会以为你看他不顺眼,在毁谤他。这个也是很重要,所谓“交浅不言深”。

    再来,讲话的时机,也要察言观色,“时然后言”,时机对了再讲。我们不能一开口,都让当下的那个气氛很尴尬,这个就不是“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讲话,时机点很对,讲的内容很得体,人家听了舒服,“人不厌其言”。“悦复谏”,这个“悦”字也是时机点。

    再来,在这个劝的时机,还有一点,就是假如我们劝没有用,可以请他能听进去的人去劝。有时候劝人,你不能执着一定要自己去劝。你观察了,他特别佩服哪个人,让他去劝,反而比我们更好,这时候也不要执着。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311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12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3-11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