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言语的修养: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孔子这里又讲到时机点了,叫“可与言”,可以跟他讲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掌握,“而不与之言”,他已经信任你了,时机可以讲了,你还不讲,这样就对不起人,“失人”。时机还没到,“不可与言”,却急着要跟他讲,“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就讲错话了,“失言”。孔子说,“知者”,有智慧的人,“不失人”,不对不住人,不对不起人,“亦不失言”,也不会讲错话。

    在这个“时机”当中,我们再复习刚刚曾经讲过的一句。为什么都会重复呢?因为有时候一句经句,它里面的每一个小句,都表一个正确的方式或者心态。比方我们刚刚讲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那个“又敬”就是非常有耐心、非常恭敬。而第一句里面讲的,“事父母几谏”,这个非常有味道。这个“几”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最常讲的:防微杜渐。父母、亲人,已经看到有端倪,偏颇了,刚看到那个征状,就要赶紧劝,就跟治病一样,不治已病,治未病,等那个病很严重了再来治,就不好治了。所以他有一点点小恶了,不妥当的心态了,就要劝了。等他已经养成习惯了,要劝就难了。所以对父母也好,对一切生命当中的有缘人,都是一样的心态。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313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12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3-13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