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师说》讲要懂得好学的态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因为好学,常常向人请教,所以他的道德学问就愈来愈高。不懂的人、愚昧的人,他又不肯去请教,那就愈来愈迷惑了。而且我们了解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会退的。

    所以韩愈先生讲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主要的就是在他有没有懂得好学的态度了。而在《尚书》当中,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这是《尚书》里面提到,一个人能够主动的去向很有学问的人学习、请教,那他以后能够王天下。其实,古圣先贤的学问,“内圣外王”。“内圣”,是有智慧,“外王”,是他用智慧去爱人、去利益人,叫“内圣外王”的学问。

    我们看,很多圣王都有这个态度。我们看周朝,周文王他道德学问已经很好了,他遇到姜太公,请姜太公当国师,所以他周朝的整个运势就兴盛起来了。“能自得师”,他自己去找到姜太公拜他为国师。后来他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尊称姜太公为“尚父”。姜太公名尚,所以称姜太公像他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叫“尚父”。文王尊为国师,武王像父亲一样尊重他,所以这个是“用师者王”。把这些有德行的人尊为老师,更重要的,对他们教诲的,都能够依教去奉行,那他的国家就要兴盛起来了。

    而且因为尊重这些有德行的人为老师,事实上,因为面对老师,他是有压力的,他不敢太嚣张。所以有一句格言讲到,“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商汤跟武王,这个“谔谔”,就是他主要的一些股肱大臣都能直言不讳的指出他的问题,他也很愿意接受,所以他兴盛起来,这都是“用师者王”的态度。而桀纣,这个“唯唯”就是,他们在的时候没有人敢讲话,谁讲话了他也听不进去,甚至于就杀头,杀了他们。所有的人都不敢讲话了,没有人可以提醒他、可以教诲他了,这个朝代就要亡掉了。所以兴跟衰,关键都在有没有尊崇有道德的人,有没有能够听进这些劝谏,能够虚心受教,这个就很重要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425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18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4-25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