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提到“用师者王”。“文王问于吕望曰”,就是向姜太公请教。“为天下若何?”治理天下应该怎么做?
“对曰:王国富民”,强盛的国家,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霸国富士”,这个“霸国”应该就像春秋五霸,国家比较强盛,“士”是指一般的读书人,能够有好的生活。“仅存之国”,就是能生存下去,但是也不怎么样的国家,只能生存而已,“富大夫”,让他的高官,都有好日子,都有富贵。“亡道之国”,一个国家要灭亡了是什么状况?“富仓府”,就是只有他国王的家,很有财富。“是谓上溢而下漏”,就是国君很有钱,但是底下的老百姓很穷困,这个国家就要灭了。积财伤道啊!所以所有要亡国的国君,都积累很多钱财为自己私用,最后人民就推翻他了。
“文王曰:善。”文王说,哎呀,讲得太好了!姜太公马上接话,讲得太好了,接着,姜太公说“宿善不祥”,既然是好的道理,赶紧去做,不做了就不吉祥。这个“宿善”,一个善的事情听了,隔天才要去做,这不吉祥,马上去做。
文王不简单,听了以后,“好!”当天就干了。“是日也,发其仓府”,把他的仓库打开,“以赈鳏、寡、孤、独”。对于有德行的人的话,从善如流,“用师者”就“王”了。
所以,“凡为天下国家”,治理天下国家有九个不变的原则。第一个是“修身”。因为“有德此有人”,一个人没有德行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凝聚有志之士,所以“德者本也”。
而有德之后,再来就是很重要的,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尊贤也”,尊重贤德之人,在历代兴盛的朝代都是这样。商汤用伊尹这么贤德的人,天下人一看,哇,贤德的人都能有所发挥,为国为民。马上,很多有志之士都涌过来了。所以在《论语》里面说,“汤有天下”,“举伊尹”,用了伊尹这样的贤相,“不仁者远矣”,没德行的人知道没法混了,就赶紧走了。“有这样的贤相在,我们不可以在这里打混摸鱼,不可以贪赃枉法了”,就走了,贤德的人就来了。所以这个“尊贤”很重要。
“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把这些贤德的人就当作是很好的兄弟朋友一样,他还能完成他的国家的霸业。这个在汉朝刘邦对待萧何、张良,就是这个态度,包含刘备对待诸葛孔明,这都是“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把贤德之人看作一般的人,甚至还糟蹋他、还伤害他,就像夏桀跟商纣,那这个就要亡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427g.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