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就在那个时代,这个“巫”是巫师,是为人降神、祈祷这样的工作。“医”是医生。“乐师”。“百工之人”就是各种工匠、各种行业,都是用他的技能来服务大众。他们这些行业的人“不耻相师”,不以拜老师而感到羞耻。因为各个行业要学到真的本事,还得要手把手这样跟,这样教,这个才内行人看门道,才看得到学问。
韩愈举了人家各行各业,都懂得好好的向老师学习各种技能。但是却是读书人,士大夫之族,反而不愿意向人学习。所以: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就是这些读书人、当官的人,假如有互相以老师、弟子来称呼的,旁边的人听到了,旁边的这些士大夫、读书人听到了,“群聚”,就是一起笑他,聚在一起取笑。结果:
【问之。】
就问他,你笑什么?这样很好笑吗?结果这些读书人就回答了: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你们之间,你们两个年龄相差不多。
【道相似也。】
你们的学识也差不了多少,干嘛用这个“弟子”跟“师”这样来称呼。接着说道:
【位卑则足羞。】
比方称这个人是“师”,然后他的地位,社会的地位不是很高,这样他自己就会觉得很丢脸。就是他假如向这个人学习,这个人没什么地位,他就觉得很丢脸。
【官盛则近谀。】
假如向这个人学习,他的官做得很大,又怕人家觉得,你是不是要谄媚这个大官。
念到这里,都感觉,这样做人累不累啊?挺累的。做什么事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问题是别人的看法对不对?都是不对的看法,我们还这么在意,不就随波逐流了。而且在这个社会的洪流当中,做对的事情,往往是会被人家不认同,甚至是取笑的。这个时候,得不能顾及这些面子。所以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因为这个时代,能做对的事情,那是有见识的人。有这个见识,才能有远大的一个目标、理想,人家不理解,都不为所动。
所以在修道的路上,首先要把这个面子要先放下。因为,我回想起来自己也曾经到书局里面,看到一些经典,好像就有一种冲动拿回去看。结果,看这些经典的书,假如被同学看到了,他就会把我的头按一下,你别假了啦!真的是你很向往圣贤的经典教诲,一般的人不理解甚至还泼你冷水,给你泄气。好,所以一定要,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要放下虚荣,人家讲就讲,我们不罣碍这些事,要放下面子,对的事情,坚持去做。
好,今天刚好我们请了一台垃圾车来。在台湾,垃圾车都是放着《少女的祈祷》来的,不知道马来西亚的垃圾车是响什么音乐?没有音乐?台湾这个做法还是值得参考,因为音乐很美妙就会忘了那个臭味,然后就奏着《少女的祈祷》来了。好,垃圾车已经来了,大家的垃圾打包好了没有?面子打包好了没有?要把它扔掉才好修道。好,我们数到三把它扔出去。One,two,three!有没有感觉身心比较轻松了?你们没有扔出去哦。扔出去就会有感觉的。
所以这个文章里面也是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很多罣碍都是来自于面子。人家觉得我们谄媚,我们自己心安理得就好了。人家取笑,我们自己做的觉得对,觉得能够学到学问,觉得能够承传文化就好。他们怎么取笑、怎么批评,我们都当作是一种历事炼心,历炼自己,是不是还有这一些面子,这些牵挂。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01g.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