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这个“见人善”的态度,对道业的影响相当的深远。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态度,他假如从小不会欣赏别人,只会批判他人,他会过得很辛苦。而当他常常是看到别人的过失,他会不会有很多朋友?你看,一个态度对自己道业不利,对自己往后的人际关系都不利。所以懂得欣赏他人,随喜他人,这对一个人的人格相当重要。诸位同修,我们教孩子了没有?这就相当重要,你在家庭当中就可以形成一个互相肯定的风气,互相欣赏的一种良性循环。当然我们在称赞、在欣赏对方,还是要抓住性德,而不是一些外在的虚荣、外在的才华而已。只要你是称赞、欣赏他的性德,他就会愈来愈好。
有个很优秀的博士,他二十岁就拿到了数学博士,在读书过程跳了好几级,优不优秀?优秀,而且大学破格让他直接升为副教授,可以算是那个学校里面的一个特例。但是他从二十岁做到三十岁,整整十年当中,发表了很多论文要升教授,但是十年下来还是升不上去。刚好我有个朋友也是数学博士,跟他是同事,才了解到他所发表的论文很精辟,内容都是哪个教授的论文有什么缺点,哪个教授哪里讲的是错误的,他每篇文章都是谈别人错在哪。确实也写得很正确,但是统统在中途他的论文就被刷下来,他自己也很苦恼。后来我的朋友就告诉他,不然你就换个写法,写说哪个教授哪里好,哪个教授哪里写得很圆满,你就从这个角度去发表论文,说不定就会有转机。这位博士听完以后,眉头都皱起来,他觉得很困难。后来确实也写出来,就拿给我这个朋友看,结果他说他一边看,鸡皮疙瘩都掉下来,很不自然。
一个人要想很真诚的称赞、欣赏别人,还真是要很习惯才做得出来。我们也看到,假如去接受一些训练,训练都告诉他,你都要常常称赞别人,对别人微笑,就可以跟人家做很好的生意。往往这些上完课回来的人对你笑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样?很奇怪,很不自然。所以这个“见人善,即思齐”确实是一种心理的状态,我们要打从内心欢喜去欣赏、去赞叹他人。而善事,我们也要去引导别人一起来做,与人为善。在与人为善的过程,我们也要记住,有一句格言说到,“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这些人生的哲学跟中庸之道都很相应。
当我们在指出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可不可以畅所欲言?不行,可能讲到最后,他心脏病都要发作了。应该一点一点慢慢讲。而且,当我们要指出别人的缺点以前,首先要先讲他二、三个优点;劝别人的缺点,一定要优点大过缺点,就是“你这些做得很好,不过假如这里再好一点就更好”,这样他人就容易接受。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02e.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