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夫子在《论语》当中有提到“参也鲁”,这个鲁的意思是迟钝。为什么曾子他属于比较迟钝的程度,最后他能到宗圣?这个宗就是得孔子之心法承传孝道,这个中是什么学问、什么关键?这是我们的学处。诸位学长,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亲朋好友说你是迟钝的?都没有,都是敏捷的。迟钝有时候是比较老实,敏捷有时候怕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从曾子这一段教诲我们可以感受得到,曾子很有使命感,任重而道远。一个人求学问的成败关键,他能不能提升,跟他的责任心、使命感有绝对的关系。世间人为名利而忙碌,名利是他的动力。读书人的动力在哪?道济天下,他要求得真实的智慧能去利益他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
你们今天都不看我了,都一直抄。What
happen?什么事发生了?前几天你们都跟我挺有默契,都看着我,今儿怎么?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我们的心动了。动了什么心?慢慢回到以前的惯性了。什么是学习?抄愈多愈是学习,你看我笔记抄这么多本,这当下已经在给人家炫耀,不知道。大家别紧张,我们课程这些讲课的数据,到时候都会发给大家,重要的是用心。我刚刚讲了曾子,大家把话抄进去了,但是曾子的精神入心了没有,任重道远了没有,弘义了没有,百折不挠了没有?这个心真的领受了,当下自己的境界就提升上去了。所以以前人听课,有的听到一半就开悟了,为什么?他马上执着分别烦恼放下,他智慧就现前了。你们都不抄了,你假如不抄会很难过,你抄没关系,我不想恼害大家。但是每一个人学习,要很清楚自己的状况,我怎么学才能得利、才能提升。不能我的习惯就是抄笔记,抄到最后好像自己也觉得没有得到什么,那这个抄笔记就变执着了。所以能领会多少赶紧去落实、去做,这个很重要。我们知道曾子他的程度不算很好,他是迟钝,最后能有这么高的成就,“慕贤当慕其心”,他立身处事,他求学问的态度、心境,我们有没有领纳在心上效法他?刚刚我们是从曾子这一段话去领会他的修养,往后我们还会针对曾子很多的话再来效法他。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03b.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