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子蟠。年十七。】
就是有一个年轻人,李蟠,十七岁。
【好古文。】
这个“古文”就是指周朝、秦、西汉。我们一开始讲到从东汉到隋朝这个八代,整个文章都偏向于辞藻华丽了,都不是“文以载道”、“文以贯道”的这个精神了。所以,韩愈强调的“文以贯道”,整个文章是融入了古圣先贤这些立身处世的智慧。而这一位年轻人特别喜好这些古文。
好学的人,尤其是好这些古文、古圣先贤教诲的,真有这种心,一定会感来很好的因缘,来成就自己的学习机会。人生的际遇、缘分,不是别人决定的,是自己的心去感来的。至诚心可以感通,就像《中庸》讲的,“至诚如神”。我们在学校从事小学教育,感觉到道德太重要了,再忽略掉,那以后的孩子不知道会变成怎么样,就想学古文了。真的,很多长者、老人看到我们年轻人肯学,和盘托出,尽心尽力教我们。所以,好学的人、有使命的人一定会有机缘,有福报。所以你看这个年轻人就得到韩愈这么好的老师给他指导。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这里的“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我们的整个道统就是以这六经为主。对这些六经的学问“皆通习之”,“通”是通晓,“习”是熟悉,非常的熟练,而这个“习”字就是学了之后肯去做。《论语》开头讲的“学而时习之”,这个“习”就是实践、落实。
【不拘于时。】
他不拘泥当时候的这个风俗,就是觉得去向人请教太丢脸了,他不受这个影响,不随波逐流。
【学于余。】
他来向我学习。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非常赞许他能效法古人,刚刚讲的“圣人无常师”,效法古圣先贤的好学这样的态度。这个“古道”,我们现在常说“人心不古”,就是我们现在的心态跟古人比起来不同,甚至差别太大。比方,古人是勤俭,现在是虚荣;古人以前是重德,现在是重色;以前的人是觉得不能像古圣先贤一样是很羞耻的,现在的人是没有穿名牌很羞耻。我们看那整个心境就偏得很厉害。礼义廉耻,“礼”是节度,现在是奢侈,不奢侈不摆阔好像没面子。我们不冷静来思考,真的很容易被世俗的风气给带走了,就不能行“古道”了。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05g.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