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弟子规》讲“过能改,归于无”要从根本的念头下手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过能改,归于无”,这个改,从根本的念头去下手。改过除了对自己有好处,改过也可能能够让家庭、让国家免于蒙羞。在战国时代,赵国有两位大臣,一位是蔺相如,另外一位是廉颇将军。因为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有很大的贡献,赵王把他封为上卿。而廉颇是带领数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他就觉得这个蔺相如是书生,都没有流什么汗,居然位子在他之上,他心理不平,常常就要去找蔺相如的麻烦。蔺相如看到廉颇来找他,不想跟他当面冲突,就以生病为理由避开。有时候走在路上,刚好廉颇将军的马车来了,蔺相如马上交代他的下人绕道而行。他们这些家人就很心理不平衡,说:大人,你怎么这么懦弱?怎么会怕他?结果蔺相如就提到,我个人的这种羞耻没有关系,假如我跟廉颇将军起了冲突,国家将会有很大的灾难,秦国为什么不敢打我们?就是有我跟廉颇将军在。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羞辱,而让国家陷于更大的危难,甚至于产生国家的羞耻,那就更严重了。蔺相如念念不是想自己,而是以大局为重,想国家人民。

  结果这段话后来传到了廉颇大将军的耳里面,将军毕竟是有读过圣贤书的人,马上生起忏悔之心。所以老人家背著荆棘,负荆去请罪。走到蔺相如的家里面,蔺相如一知道廉颇将军来,也非常的恐慌,赶快冲向前去把老将军扶起来。廉颇过能改,让两个人之间变成了莫逆之交,也让国家免于灾患。所以确实我们个人的羞耻、个人的毁谤是其次,绝对不能因为我们的言语、行为而让团体的名誉,团体的工作得到损害,那就是更大的耻辱。我们办事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13e.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2-118-0027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5-13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