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本来就在五伦之内,在哪一伦?父子关系。父母给我们身命,老师给我们智慧的慧命,所以中国人对老师的态度确实跟父母没有两样。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人很难感受,因为没有这样教导了。我们来思考一下古代的拜师礼,都是父亲带著孩子到私塾来拜老师。一开始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礼,接著老师上座,父亲带著孩子依然行三跪九叩礼。孩子在六、七岁以前最尊重的人是谁?你看孩子都说:我爸爸说,我妈妈说。所以最尊重的是父母,而父母又以这么大的礼来对老师,所以那个动作拜下去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很大,他绝对不敢对老师不敬,这个恭敬的态度就让孩子学业的根基扎牢了,所以以前的孩子好教。
那很多人说老师真好,还被人家拜。其实老师坐在那里轻不轻松?我第一年教书带班,有一位老奶奶爬了四楼上来拿东西给她的孙子。当然这个做法不对,孩子没拿东西要让他自己负责任,不能帮他送过来。但是老奶奶一看到我给我九十度鞠躬,然后说:蔡老师好。那个躬鞠下去我的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一位长者对我们这么恭敬,假如我们不尽心尽力教他的孙子、孩子,我们怎么对得起他这个鞠躬。所以诸位朋友,我为什么驼背知不知道?“老师”两个字很重,压在肩上,所以我突然感受到,那个拜师礼,老师是如坐针毡。一个有学问的人,连一点小便宜都不希望占人家的,怎么可能希望人家行此大礼!那个礼为谁?是为了成就学生,成就小孩。而当这个礼行完以后,老师念念想著,我假如不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么对得起他的父母。所以当老师的人不轻松,等孩子有成就了,他这块心里的石头才放下来。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28c.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