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在一切时、对待一切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我们看到,“质直”,其实就是他的本质非常的正直、诚恳,而且处世,时时都是道义的存心,“质直而好义”。那这个“义”,五伦十义,他一定会尽心尽力他的本分,有情义、有恩义、有道义。“察言而观色”,他很通达人情,这样他才懂得怎么去安慰人、怎么样去引导人。他体恤人情,才好跟人家引导,跟人家讲道理;他假如不通达人情,哪怕他懂很多,都跟人家格格不入。而且跟人相处,“虑以下人”就是能下人,非常谦虚恭敬。就像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温良就是正直,有道义,恭敬待人,谦卑待人。


    所以,没有夫子讲这些话,可能学生对很多道理,都还没有办法很深入。因为人还是比较容易看表面,“哇,这个人名气很大。”所以接着夫子讲到,“色取仁”,这个“色”就是他的外表,他很刻意的表现出我是仁慈之人,给人家看。其实他私底下的行为,是跟仁慈相违背的行为。
 

    比方,今天一个人在做公益事业,做公益事业好不好?大家放心,我的问题不会太难。你看,做公益事业,在做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一接到电话,非常客气,对人非常亲切,有问必答,有什么需要,他尽心尽力去帮忙;电话一放下,跟同仁吵架。真有哦。那你说他在道中吗?不在道中了。好像演给别人看的都很好,自己关起门来,不能看。
 

    我们比方说恕道,恕道是夫子处世重要的指导啊,要有恕道。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跟朋友亲得不得了,然后兄弟姐妹,他理都不理。你说兄弟姐妹受不受得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嘛。一个家庭是这样,推而广之,在一个单位里面,你对外面的人那么好,对里面的人这么不好,谁受得了?“色取仁而行违。”
 

    可是麻烦麻烦在哪里?他还不承认,“居之不疑”,“我挺好的,你看我多热心。”所以我们学得怎么样,不要问外面的人,不准。问谁?问自己,那是有功夫的人才问自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问最近的人,身边最近的人。有结婚的,问另外一半最准。学了之后,人家有没有愈来愈欢喜,就知道了。还是愈学人家愈不认同,那可能就不妥当了。
 

    好,所以这个时时保持,我们得在一切时,甚至对一切人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态度。《大学》讲的,“诚于中,形于外”。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531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19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5-31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