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再延伸,就让我们反思,我们是用真诚的心在学、真实的心学的,还是应付的心?比方领导在跟领导不在的时候,都一样,这个就是真的了。像我们以前在学校读书,老师在跟老师不在,不一样,那这个就不行了。
包含,我们今天对领导恭敬,对下属也恭敬。不能对领导好得不得了,对下属凶得不得了,这个都是不正确的心态。对领导好,对下属不好叫什么?对上叫谄媚,对下叫虐待,那怎么修道啊?“你看我对领导多恭敬”,那都是假的啦。
我曾经刚好跟一个人在谈话,然后他对我挺客气的,讲讲讲,讲完了。结果他刚好回头,他一个下属过来了,他一回头,劈里啪啦就骂他一顿,把我给吓坏了。我说那个跟哪一省的表演很像,叫变脸。那个快到那种程度,我人还站在那里,你看他功夫高不高?发起脾气来,如入无人之境,然后更夸张的是什么?骂完以后回来又是一张笑脸,“蔡老师,我们接着说。”
所以圣贤人不是这样教我们的,你看我们《礼记》打开来,“曲礼曰:毋不敬”。这个“毋不敬”用意很深,不只对一切人恭敬,对一切事物都恭敬。为什么?你对人恭敬,对事物不恭敬,那这个学问就没了,道德就没了。有学问的人,应该是处处都是保持这颗恭敬心才对。“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恭敬心还可以有时候用一下,有时候藏起来,那就不是在修道了,一切皆恭敬才对。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03g.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