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力行以后才能契入“说”的境界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不亦说乎。”
    所以这个“学”,就是“信”、“解”。“时习”,实践了,时时保持了,这个就是“行”,去力行了。力行以后,境界提升了,“证”。契入那个境界,什么境界?“说乎”,法喜充满。大家尝过没有?这种味道就是连睡觉都会笑醒,很欢喜。为什么?心里面丢掉这些烦恼牵挂了,常生欢喜心。


    你们好像……我打一个比喻大家就知道了,那个刚出生的孩子,你注意去看他,他动不动就露出微笑。有没有?一两岁的孩子平均一天笑一百七十次,成年人平均一天笑七次,有够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大家已经破了平均值了。你看孩子没有这些欲望,没有这些习气,他很容易就微笑了,看到妈妈那种笑容真是灿烂,知足,无欲。


    我们习染太多了,放下愈多,身心就愈愉快。所以这个“说”,得要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比方孔子讲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读书,乐到都忘了自己几岁了。我们每天还在那里想,哎哟,皱纹。那一定是没有契入读书的乐趣,有乐趣了,手不释卷,欢喜。像我们以前在读《论语》,念中学的时候读《论语》。“一箪食,一瓢饮”,讲颜子,“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我念完的时候心里面都说:真的吗?那个时候感觉不到,因为那个时候的状态是在追求,人生的目标是享乐,那就根本不可能去体会到深入经典的乐趣。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04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20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6-04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