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善中也有是有非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善中也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小、有难易,我们可以自己好好看一下《了凡四训》,我举“是非”再跟大家说明一下。书中也提到,在春秋时候,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是子贡,一个是子路。子贡因为是大商人,所以常常在其他的国家做生意。鲁国有个法律规定,只要在其他的国家见到自己的国人被卖去当奴隶,你可以把他赎回来,而这个赎金国家会还给你。这样的法律好不好?非常好!唤醒每个国人去爱护、去解救自己的同胞。子贡赎人回到国内,当官府要把赎金拿给他的时候,子贡并没有接受,一般的人民就觉得子贡很高尚,不拿赎金。

  但是子贡走到夫子面前,夫子就批评他说:子贡,你这样做错了。有没有考虑到鲁国人都很穷?当他到其他国家,看到自己的国人他会考量到:假如我赎了他回来,我去拿赎金,好像就比子贡矮一截,好像比不上子贡这么高尚。他就会有顾虑,因为他拿了好像就没有这么高尚,可是他不拿他经济又没有那么好,到时候家里生活都有困难。当人他在救人当中会有迟疑的时候,就会有不良的影响,比方说一百个人救人,其中有一个迟疑了,就没有把自己的国人赎回来。这个人可能又是家庭里面重要的一家之主,一个人没救到,很可能又是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夫子就说:你这么做会有不好的流弊产生。

  另外子路有一天走在路上,刚好遇到一个人溺水,子路非常有正义感,马上跳下去把他救起来。救起来以后,因为溺水的人刚从死里逃生,他内心非常的感谢,就把家里的牛送给子路,子路也很高兴,就把牛牵回去。孔子就很称赞子路,告诉子路说,往后鲁国人就会有很多人勇於去帮助别人,解救别人的生命,因为子路的表现让人家感受到善有善报。一般的人民会觉得子贡不受金比较高尚,子路受牛好像比较没有那么高尚。但是夫子看事情是不只看现前,还要看往后的流弊、往后的影响;不看一时而要看久远,不看一身而要看天下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是跟非当中,也要好好的、谨慎的去分辨。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06e.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2-118-0030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6-06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