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爱敬存心”,其实存心正,行为一定正。有个小朋友有一天中午睡醒,另外一个当值日生的小朋友,就把他底下睡的垫子抽起来,刚好他还没有站稳,这么一抽这个小孩子就倒到一边去了,头去撞到了墙壁,不算很严重但是也很痛。老师就批评了这个收床垫的小朋友。后来当天晚上回去,他的母亲打了一通电话到幼儿园来,她说:孩子好像喊头痛,不知道今天在学校有发生什么事?老师才警觉到孩子撞到还是有点严重,就赶快让她母亲带去检查一下,结果没什么事。隔天一来,老师就对这个小朋友讲:你撞了以后头痛,就一定要告诉老师,不然很可能很严重没有医治,身体会受伤。这个小朋友就对老师讲:老师,这个小朋友因为害我被撞到,你们已经批评他一次了,假如我又告诉你们我的头在痛,这个小朋友又要再被批评一次,可能之后回家里又要被他妈妈骂,所以我才不愿意讲。一个孩子才五、六岁,他可以做到时时替人著想,当场我们这些老师听了也非常感动。

  而爱跟敬它是一种内化,当他真正时时能够用爱心跟恭敬心,他就会流露在很多的行为当中,甚至于是你没有教他的行为,他都会自然的做出来。比方说有个小朋友对老师很恭敬,刚好老师在看讲经,这个小朋友经过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把身体完全低下来,低到不会去影响老师的视线,他走过去。我们看了也觉得很安慰,因为孩子处处有恭敬,他就会去做出恭敬的行为出来,不见得你有教他。这是要时时爱敬存心,而这分存心就是凡圣之间的差别。孟子也提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圣凡之间的差距就在那一念存心;孟子接著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时都是替人著想,时时都是恭敬待人,而“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慈跟恭敬是能感,所感的境界是什么?是得到众人的爱敬。我们要跟圣贤人学,就从根本的存心跟用心来下手,那速度会非常得快。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07e.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2-118-0030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6-07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