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当中“位高”,他今天位置比我高,是我的领导,这个恭敬也是自然的。在古代,他到朝廷去,叫“君父”。今天不管他做得怎么样,我们要很清楚一个理智的态度: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谁要对?自己。当自己都不对的时候,请问能要求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今天我们两个交朋友,我都没有做好,我要求你,你服不服?当然不服嘛。
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对伦理道德,对五伦关系都是在学习,都不甚熟悉的。大家都在学习了,那我们还先去要求别人,这个刻薄,这样不近人情,这样只会让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情绪抵触,这个不是理智的态度。俗话讲的,“父可以不父,子不可以不子;君可以不君”,很多人听到这一句话,火快上来了,“这样怎么会公平!”什么叫公平?争那个公平,谁得利了?说实在的,人对我们好是争来的吗?请问大家,你这一生当中,有谁的人生幸福是跟人家要来的?“你给我!”有没有?没有吧?幸福从哪里来的?这个逻辑要很清楚啊,幸福是“爱人者,人恒爱之”。
现在这个思维就是争权利,争权利,争权利,是吧?不要被错误的思想给污染啦!你看现在的民主国家争权利,社会愈来愈安定吗?争权利,叫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家冷静思考,一个人都没付出,他就先要利,你说他能一帆风顺吗?你说人家能心平气和给他吗?
我们为什么都不能够去冷静感受人与人的这种发展、这种互动呢?为什么我们这个感知能力愈来愈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本有的感受能力,为什么弱了?“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利欲熏心了。
我们可能觉得,这些句子好像跟我没关系,我已经不追求人间的名利了,我又不求赚大钱,我又不求当大官,这个应该跟我没关系吧?其实只要不把自私自利放下,都会被利欲的心给障住。我们只考虑到自己了,就很难考虑到对方,更难考虑到团体。而当一个人把自私自利放下了,他是为对方着想,他是为整个团体着想,那他感来的一定是他人的尊重跟珍惜。所以人生都是感应,人家尊重我们,那是我们做的、感应到的,绝对不是去争来的,去要来的。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13f.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