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心态,首先随顺圣贤教诲,绝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绝不”很重要,念头一不跟经典相应,马上要提起觉照,要转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圣贤教诲,我们昨天举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一句,而这一句教诲贯穿在哪里?其实这一句贯穿在我们四千五百年所有的重点里面。比方父子关系需要反求诸己,夫妇、君臣、兄弟、朋友都需要反求诸己。所以讲这一句经句,其实都含摄在我们整个内容里面。
体会反求诸己也需要博学,我们看在《中庸》当中的譬喻让我们体会,“射有似乎君子”,射箭有君子的风范,“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一个人射箭,箭射出去了,射得不准,没射中目标,下一个念头应该是什么?自己的技术不好,功夫不够,这是反求诸己的态度。但是我们冷静看看,自己人生的过程当中遇到事情,是不是马上第一个念头就是找自己的问题?比方我们念书的时候,考试没考好,下一个念头是什么?老师问题考太难了,是吧?我昨天没睡好,我的实力不是这样的。很多跟反求诸己相反的、不相应的念头就一大堆,很难回到反求诸己这上面来。所以,箭没射好,下一个念头可能就说这支弓箭质量不好,哪里买的?反正就是把责任就往外推。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14b.asp,欢迎转载,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