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障碍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其实很多的障碍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往往都是求不得,只会要求别人,没有要求自己。当我们能宽恕别人,而只看到自己的本分,整个人生态度就会不一样。因为只要求,每天都患得患失,能看到本分就会天天尽心尽力;当我们天天尽心尽力,自己就会有所成长,就会有成长的喜悦。而在我们尽力的过程,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依报马上就随著正报转过来。

  在孔夫子的教诲当中,常常会提到如何做个君子。在《中庸》里面就提到,“君子之道四”,君子有四个要去观照的重点,“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夫子很谦虚,他说他这四点还没有做到,其实夫子已经做到了。我们来看看,当我们要求孩子要做到的,我们首先先问自己,我们对父母有没有做到对孩子的要求;假如我们希望孩子孝顺我们,听我们的话,请问我们有没有做到听自己父母的话,有没有孝顺父母。当我们这么一想,就知道自己还缺少的是什么。

  “所求乎臣以事君”,当我们希望我们的下属能够听话、能够努力、能够尽忠职守;我们对於下属的要求,请问我们自己在事奉领导人的时候,自己做到了没有?所以时时能先看到自己的本分,这样就能自我提升,又可以给部属、给下一代当好榜样;确实君子之风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都是要求自己。接下来,“所求乎弟”,希望弟弟怎么样恭敬我们,我们自己也要先想到,我们有没有恭敬长者,恭敬长辈?“所求乎朋友”,我们希望朋友怎么样爱护我们,怎么样关怀我们,请问我们自己对朋友是不是已经先做到了?人事事可以这样去思考,将会把人生很多的缘分都能够圆满,所以不要去要求他人,因为再怎么要求,当求不得的时候只有自己痛苦。

  有个女士,她来听完课回去以后,她就对她男朋友说(因为两个人闹别扭,起冲突):那件事是我错了,对不起!结果她男朋友听到她讲对不起,整个脸色非常惊讶,然后对她说:明明就是我不对,你还跟我道歉,那我不就不是人了吗?所以我们不要常常看到别人过失,要反过头来反省,我还有哪些不足?反而这个态度一提起来,身旁人的惭愧心都会被调动起来。所以“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16e.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2-118-0033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6-16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