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要把不变的做人做事承传了创新才能利人利己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句跟学习也很有关系。我们看“不重”,这个“不重”,就是不庄重、随便。一个人要稳重、有定力,他才有智慧。所以我们的教育里面,先让孩子学稳重。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孩子都是慌慌张张的,走起路来没个样子。到飞机场去,开玩笑,在那儿翻跟斗、打闹,不成熟,不稳重。你说不注重他的威仪,不稳重,不可能成为栋梁之才。而一个人不稳重,就轻浮,他的习气都伏不住,他“格物”就不可能。而且他一不稳重,人家就更不可能信任他,他没有威严、没有威仪。


    现在有个说法说,“要跟人家打成一片”,还有当老师的跟学生勾肩搭背。他真有威吗?所以现在很多所谓新的潮流、思想,大家也要冷静,要把不变的原理、做人的原理原则掌握了,才能在这个社会当中懂得怎么样去活学活用。假如连根本都不知道了,听一下人家怎么说了,就去做了,都学得乱七八糟。


    所以一个人要创新,首先要把不变的做人做事承传了,他的创新才能利人利己!他假如那个创新违背了“仁义礼智信”,那他那个创新叫祸国殃民。比方“仁”,仁慈的人会不会去设计杀人游戏?杀人游戏是发明,好不好?


    所以现在人思考,忽略了“德”跟“根”在哪里。都在强调“我们学校非常注重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大家去注意看,这个学校的孩子是不是浮躁得不得了,稳都稳不下来?一个人假如真正有孝心跟爱心,他随时都有创造力。当妈妈生病了,他一个人去张罗东张罗西,很多时候根本没教过他,他都做出来了。他的创造力从哪里来?就是从这个善心、本善的心流露出来的。


    大家看,林则徐先生都几百年前的人,圣贤人,他做的坎儿井,现在还利益新疆多少人。创造出来的东西能利益几百年、几千年的,都是从爱心出来的。
 

    大家去福建看,蔡襄先生建了一个桥,大陆有几大名桥。宋朝到现在多久了?最起码都八百年以上了,桥还在!你看那个设计多用心。一个人能创出八百年的桥,他在设计的时候会没想到后人吗?大家现在看,现在那个路啊、桥啊,都估计什么,三年就要维修了,还要多久啊,甚至于三个月以后就出状况了。所以,要产生愈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从爱心、德行来的。
 

    所以,首先要稳重、有威严,人家信任我们,我们才能够去帮忙,做事。而这个“重”,重言语、重行为、重自己的容貌、威仪,重自己的爱好,四重:言、行、貌、好。“重言”,他讲话就“口无择言”,他讲话都符合礼法。“重行”,他一切行为,他都非常慎重,“庸行之谨”,那他就有德。“重貌”,他不会随便乱笑,一打起开哈欠来,河马张口,他会很谨慎,把口捂住,人家就觉得他很有威仪,“貌重则有威”。“重好”,这个人的嗜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跟这个人的嗜好是赌博,那就差很多了。所以“好重则有欢”,就是说人家觉得你这个人很有料,很值得跟你观摩学习,很值得跟你交这个朋友,还跟你交朋友会有好的影响。所以底下说“无友不如己者”。
 

    所以这一句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就是指一个人学习的毛病,首先要把浮躁、轻浮去掉,要稳重,不急躁。接着,怎么样治这个病?“主忠信”。时时对人尽忠、对事尽忠,言而有信。人有这种忠信的存心,他做事非常谨慎、战战兢兢,就可以对治这个毛病。而且还重视环境的防范,他自己忠信来对治习气以外,又能够在好的环境提升自己,交良师益友,“无友不如己者”。
 

    更重要还有,“过则勿惮改”。去掉过失,去掉习性,就能成就自己的道德。尤其这个“重”还有一层意思,是看重自己,“我这一生要成圣成贤”,他的威仪就出来了,他就时时能提得起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622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20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6-22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