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摘分享
 
 

《学记》讲“五年视博习亲师”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五年视博习亲师。】
 

    他五年的时候,“博习”,这个“博”就是广博,随时随地都在学,这个人非常好学。而且是“博习”,“习”是什么?学到的东西要落实、要实践、要练习,这个就是“解行相应”。他五年的时候,学的东西马上去落实,解行相应。


    而且,这个“博”除了处处都在学习以外,一般《论语》里面讲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一般人没有把道理搞通,他不肯依照经典去做,只有两种人会很老实去做:一种就是搞通的人;一种就是没懂,他也想不明白,不过他说,“你怎么说,我怎么做”,老实人。往往他对一些经典很多的了解,他知道这些道理,他想通了。
 

    而事实上,一个人广博学习以后,他最后会明白,智慧要成就,还得“学之道,贵以专”。我们看,范仲淹很有学问,但是他深入《易经》,他最通的是《易经》。这样子深入以后,一经通,一切经就通了。因为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后面还会讲到。今天学假如一次学好几部经典,那变学知识,不是学智能,叫“杂施而不孙”。
 

    所以这个“博习”,强调“解行相应”,而且务求贯通,通达明白。道理通了以后,还得要好好去做。理有顿悟,事要渐渐去修。古代有这个例子,汉朝马融学问很好,还可以著书,可是他的学生郑玄学得比他好,他嫉妒他的学生,还要杀他的学生。嫉妒心起来真恐怖。你说他有没有学问?有,他还注经。他有没有德行?没有。德行要为基础,再求学问,不然也没有办法利益人。马融在教书的时候,有时候还请女子在后面跳舞,他还有很多习气。
 

    这个“亲师”,亲近老师,而且这个“亲”字,还有“以师志为己志”,以老师的志向为志向,以圣贤的志向为志向,心同圣贤,愿同圣贤。看到古书、看到圣人教诲,都觉得很亲切,就好像圣贤人亲自到他面前来教他一样。而一个人真正恭敬、亲近他的老师的时候,最重要的,他要依教奉行,他那个亲爱才是真的。一个人五年能真正亲近老师,依教奉行,那也不简单。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715g.asp,欢迎转载,感恩!

 
恭摘自蔡礼旭老师演讲录 55-028-00022    
感恩老师!  

发布日期:2013-07-15

取消

付款码

扫码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扫一扫

返回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