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你要顺其自然,你不可以压抑他,顺着他,人之初,性本善,去培养他。你不能是填鸭、不能是急功近利,不能是揠苗助长的方式,不能是舍本逐末来培育他们。我们一直说德、智、体、群、美、劳养育孩子,这个就是口号。口号都讲得很好,实际上都是不均衡,偏到智育方面,偏到成绩方面。其实偏到智育,智是智慧,不单是指分数叫智育,是透过读书明理,这个才叫智。但是现在偏了,就是分数,就是学历,那就失衡了,他怎么会长得健康?成绩好的他傲慢,他觉得他了不得,但其它方面,他可能生活低能。所以我们现在假如不均衡发展,顺着长善救失去发展,基本上每个孩子几乎没有不生病的。
我们看现在青少年,几个人人格健康?谁养出来的?《三字经》讲得很清楚,“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谁都有责任,尤其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以至于负责教育方面的官员。这个“父之过”也包含父母官,因为管教育的官员,他是拿旗帜的,他是指引方向的,你这个指挥棒错了,底下就偏掉了。所以公门好修行,当官的人走对了,利益后世、当代;你走错了,整个偏掉。你教育方向走错了,二、三代人都受到损害,培养出来可能心性、人格上都不是很健康。
我们几千年来教育孩子都是德为本,现在德摆在末去了,本末倒置怎么教得出好人才出来。所以《孝经·开宗明义》就讲到,“夫孝,德之本也”。你得先把孩子的根,根本扎稳,要从孝道教起。你教知识,孝道就很难落实了。孝道要从很多思想去引导,还要老师做榜样,还要引导学生回去落实,那这个孝就深植在他的心中。你一直在赶进度,怎么培养德行?结果一直赶进度,一直填鸭一大堆知识,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读了十几年,现在心里还装了多少这些知识?都忘光了。所以东方的教育注重悟性,智慧的启发,德行的启发,而智慧、德行启发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clsfx_130718h.asp,欢迎转载,感恩! |